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千年文化是瑰宝——宁溪镇综合文化站小记
2018年07月09日 09:09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宁溪,旧称宁川,因黄岩溪上游急流至此方宁而得名,群山叠翠,风景秀丽。以千年古镇闻名遐迩的宁溪,有着“小小宁溪镇,大大黄岩县”的美称。这里的先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宁溪被评为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硬件设施完善

  宁溪镇综合文化站总部位于集镇宁丰路。2017年,该镇将原宁溪计划生育指导站改建成综合文化站,两层楼面积达500余平方米,内设多功能厅、排练厅、书画创作室、摄影工作室、文学创作室和器乐演奏室、电子阅览室等9个功能区,设备齐全,布局合理。另外,该镇的综合文化站还配有黄岩区图书馆宁溪分馆和老区公所多功能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

  当天上午,记者在古色古香的黄岩区图书馆宁溪分馆门前,碰到了刚上小学三年级的王一宁和小伙伴一起来看书。“暑假了,我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看看书,忘记今天是星期一不开门了。”她告诉记者,前阵子她还参加了文化站举办的读书月活动,觉得非常有趣。

  记者看到,2018年该文化站全年的活动计划安排都被张贴在了公告栏上,“临近活动前几天我们会再发一遍详尽的通知,提醒大家来报名参加。”宁溪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王建国介绍,“综合文化站里所有的设施和举办的活动都是对外免费开放的。”

  近几年,镇党委政府还投入大量财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设施布局,着力打造一批文化阵地惠民生。自2014年以来,该镇已陆续建成14个文化礼堂,按照一村一品、各有特色的原则进行打造,例如老街区非遗展陈式文化礼堂、岭下版画村文化礼堂、乌岩头古村落观光式文化礼堂、下施竹制品文化礼堂等等。该镇还根据各村群众不同文化需求、年龄层次,配齐配好相关设施,发挥好科技培训、老年活动、群众议事、文化活动等功能,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农民之家”。此外,还在庄山公园、黄岩溪两岸公园、金山陵大桥等地投资近三千万元建立文化广场,全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多年来,宁溪镇一直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二月二灯会”、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省非遗名录;《作铜锣》、传统糟烧制作技艺被列入市非遗名录;老区革命歌谣、田垟曲、二徽锣鼓、火烙画、黄泥曲酒酿造工艺、盐卤豆腐制作工艺、跑马楼建造工艺、家谱竣谱仪式等被列入区非遗名录。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宁溪都会举办灯会活动,据《宁溪王氏宗谱》记载,自南宋时就有此传统,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二月二日上灯,初八日落灯,并且选定在初四(宁溪市日)夜进行大型迎灯活动,整个迎灯队伍能在直街和小街处首尾相见,他们会沿街一边游行一边表演节目,场面热闹非凡。迎灯一圈需要两三个小时,观灯者只要站在街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迎灯队伍的全过程。

  初四夜迎灯结束后,还要组织《作铜锣》,它是宁溪“二月二灯会”活动必奏音乐之一。《作铜锣》是宁溪特有的民间大型器乐合奏曲,它由打击乐器和丝(弦)管乐器组成的民间大型吹打乐,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以及市、区两级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夜静更深之时,迎灯后的人们在家里依然沉浸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谈论着当晚的灯会盛况时,那《作铜锣》悠扬的乐曲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缓缓流过街头。

  虽然近年来游街活动频率不如往年,但是灯会展在一些村子里依然保留了下来。

  陈慧萍是土生土长的桥亭居人,一直以来负责桥亭居的文化活动,这样的大型活动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邻里间的往来也减少了,像‘二月二’这样的大型活动就是将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好时机。”她说,每次搞活动,都会发动党员、村民一起献计出力,他们也都乐意配合。像做花灯这样的事,村民们都是义务来做的,也不强求,谁有空就来做一点。人多的时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都很开心。

  为了让这一文化瑰宝能更好地传承下去,陈慧萍等人组织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积极开展《作铜锣》的演奏练习,并邀请本村及附近村的《作铜锣》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也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我们一般定在每周三晚进行练习,最近因为接到两个邀请函让我们去汇演,所以这个星期每晚都在排练。”她说,《作铜锣》不仅是他们不舍得放弃的传统,也是如今桥亭人陶冶情操的工具,这已然成了他们文娱生活中的一部分。

  人才济济绘文化蓝图

  2007年,宁溪镇成立了我区首个乡镇文联,下设摄影、文学、书法美术、舞蹈、声乐、铜锣会等6个协会,共有会员140人。目前,全镇有民间文艺队伍150多支,包括舞龙队、舞狮队、二徽锣鼓队、腰鼓队、中老年秧歌、太极剑、木兰扇、木兰剑、排舞队等。

  舞龙,也是宁溪人的传统文化之一,女子舞龙队更是桥亭居的特色。据陈慧萍回忆,在她小时候,村里就有一条长龙,据说是从一个叫马守更的人那里传承下来的。每个节庆日,村里都有舞龙活动。关于舞龙,以前村里还有个说法,就是女人不能舞龙,别说不能拿龙棍,就是摸一下龙头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个重男轻女的传统要不得了。”二十多年前,因为老的舞龙道具破旧了,村里打算新买一条,刚担任妇女主任没多久的陈慧萍就站出来说:“谁说女人不能舞龙?这次要买就买两条龙,你们男的舞一条,我们女的也舞一条。”

  就这样,桥亭居有了一支独特的女子舞龙队伍。每逢活动或节庆日子,陈慧萍在龙前拿着龙珠,后面二十多个妇女举着龙棍,一路伴随古乐,翻腾起舞,舞出了桥亭居的传统,也舞出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在大横街居,还有一支40多人的古典乐器演奏队,队员们都是民乐器演奏高手。今年45岁的邵如丹也是其中一员。“每周六晚上都会在文化礼堂内进行练习,我们不仅练习《作铜锣》,还会练习队伍中那些老师们自己编曲的作品,最近刚学会了由王小飞老师创作的《欢乐的橘乡》。”她说,虽然乐队今年3月才刚刚成立,但是大家都十分默契,聚在一起练习曲子,谈谈感想,愉快的时光过得飞快。现在,他们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从七百余年前传唱至今的悠扬铜锣古曲到文化站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再到各村居文化礼堂里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宁溪人民在千年古镇文化传承中收获归属感和幸福感。

【作者】: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全区质量大会暨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召开
区人大“周末有约·代表说事”—— 共话黄...
服务“就近办” 群众“少跑腿” “诉求兜...
《台州市黄岩区保护与发展黄岩蜜橘筑墩栽...
服务“就近办” 群众“少跑腿” “诉求兜...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以产聚人 以技赋能 打造高素养技能人才队...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