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9年至1930年间,国民党在黄岩全县尚未建立乡级政权,对农村的统治还比较薄弱。戴元谱、翁维英等商量决定,将打“盐廒”时按村庄组织起来的分队,作为村庄的基层组织,由党员或骨干分子作为各村的领导人或联络员,后来葡萄坑红军游击队建立起来,皆属游击队指挥部统一领导。这种形式的组织建立以后,实际上起到了乡村政权的作用。
打“盐廒”暴动发生后,黄岩反动当局一心想扑灭西乡的革命烈火。他们经过多方侦察,确认打“盐廒”的组织者不是潘希堂,而是戴元谱,现在戴又“聚众闹事”,于是呈报浙江省府,悬赏300元捉拿戴元谱。戴元谱受到通缉,暂避到蒋僧桥和南正等地。翁维英也被搜捕,到杭嘉湖一带避难。
自打“盐廒”受挫,黄岩县委领悟一个真理:必须以革命的武装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戴元谱在被通缉的情况下,仍不时潜回西乡,准备建立革命武装。1930年初前后,戴元谱通过组织各村的骨干分子,不断打击本地和外地的土豪劣绅,向他们征集资金、枪支。一次,抓来地主孔老启(老启相)作为人质,迫使他交出1200银元。他们用这些资金,购买枪支弹药,充实武装人员给养,为后来正式建立游击队打下基础。
葡萄坑村位于黄岩富山靠近永嘉的高山上。20世纪30年代初,该村约有30余户人家,全是贫、雇、佃农。他们大多数依靠租种田地和采卖粽叶、竹箬为生,终日艰辛劳动,常年不得温饱。1930年3月,葡萄坑村农民武装与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葡萄坑红军游击队。
6月23日,中共浙南特委成立。7月,特委组织部长兼台州中心县委书记曹珍来到黄岩,在蒋僧桥戴大夫家召开了黄岩县委会议,研究开展武装斗争事宜。会议决定:派县委委员戴元谱、戴大夫在西乡山区正式建立武装游击队。戴元谱、戴大夫在西乡原有武装组织的基础上,于葡萄坑、田岙、半岭堂、决要等地,发动党员10余人为骨干,并吸收20余名群众积极分子参加,以葡萄坑为据点,通过打土豪劣绅筹集资金和武器,正式建立了一支40余人的红军游击队,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为扩大力量,游击队还把附近的农民武装夏云虎、应老小部争取过来,结为同盟,互为策应。
(中共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红军游击队驻扎黄岩葡萄坑的住房(右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