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黄岩人物
离休老人爱花草 “绿色生活”有滋味
2018年09月13日 08:47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四间古色古香的木屋,地上养着花,桌子上摆着花,屋顶上垂着花。屋前大院里,墙角边回环曲折,错落有致地都摆满了花草盆景。这就是宁溪镇下宅居一位普通离休干部梁昌彪的家。离休前,梁昌彪是一名教师,耕耘在三尺讲台,离休后,他拾起花锄养花,耕种在自家小院。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他都是“老园丁”。

  离休后的这些年里,梁昌彪一直在追寻他的“绿色生活”。他热爱莳花弄草,在自家庭院里栽满了花草,但他不是独自享受,而是将这份美好一起分享给大家;他热心老年事业,积极参加村老人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村居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乐趣;他积极宣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

  执教数十载“桃李满宁溪”

  身板挺直、健步如飞、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初见梁昌彪时,很难相信老人已是耄耋之年。

  1928年,梁昌彪生于富山乡双坑村。1949年5月参加革命,曾在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卫生部任司药,后因病退役返乡。回黄岩后,梁昌彪担任富山乡双坑、外坦等学校的教师。1952年起,梁昌彪调到宁溪镇中心小学工作,担任自然科学、数学等科目的教师。“每节课,我都提早到教室,要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迟到了,也会跟学生说明原委。”梁昌彪说。

  数十年来,梁昌彪以身作则,而这样的行为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在校期间,他不仅是学科老师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除了教学,管理学生自然也不在话下。“我对学生并不严厉,但是我说的话,学生都能听进去。”他说。因为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1978年,他被评为(原黄岩县)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80年,他因病从教师岗位上退了下来。身体渐渐康复后,他又被学校返聘,这一教又是十四年。如今,他“桃李满宁溪”,学生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梁昌彪也酷爱养花。“育人和养花有共通之处,都需要耐心,都需要认真细致。”他说,此外,育人与养花都需要掌握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刚开始养花,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当时,从书本上得知,养花能调剂精神、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便从市场上买来花苗种植。”他回忆说,后来身体慢慢好了,他便上山挖花苗来种。身体允许时,他就拿着锄头上山,一座山一座山地找,一棵花苗一棵花苗地挖。因为他对花草有这样的兴趣爱好,加上他对植物的种植、培养有较为丰富的知识,久而久之,他便成为了一名养花能手。

  花越养越多,梁昌彪的养花技术也越来越好。1995年春天,他看到一颗春兰的花开得特别晚,而另外一株蕙兰开得特别早,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春兰进行人工授粉。春兰结籽后,他把花籽播种在树脚下,待花苗长到三、四寸高时,再把苗移栽到花盆里。没想到这些叶像春兰、花鼻像蕙兰的兰花还真的开花了,每梗三、四朵花,开花期也从五、六月份提前到二月底。

  同一年,梁昌彪买来一棵长着花苞的山兰,后来这个花苞开了4朵兰花,状如惠兰,两对兰花似人脸相对,唇瓣紧紧相贴好像情人亲吻。在第二年,还是这棵兰花,长的花苞上又开了4朵兰花,令人惊奇的是,4朵花也像两对情人在亲吻。为此,他给这棵兰花取名为“鸳鸯兰。”这些年来,像“鸳鸯兰”这样的奇兰还不少,比如“双唇”兰等。

  慷慨赠花苗扮靓千万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梁昌彪常说的一句口头禅。离休后的这些年里,他的身影时常活跃在学校、村居、单位。“虽然忙碌但很充实。”他说。

  绿色生态与绿色环境是人们心目中永久的家园。为了心中那片永久的“绿色”,梁昌彪跑单位、学校、村居推广种花植树,美化环境。由于他爱种花、会种花,他被宁溪镇中心小学、华军钟表厂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聘为养花顾问,义务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常常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去采购绿植、设计布置场地。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宁溪镇中心小学等单位被有关部门评为“花园式单位”,而他也成为了这些企事业单位的“护花神”。

  1999年,梁昌彪负责下宅居老人协会的工作。他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单一,于是他利用自己所长,将养花的技能倾囊相授,积极组织、协助老人从事养花等活动,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乐趣。

  梁昌彪会种花的事迹被大家口口相传,大家知道后,当遇到自家的花出现问题时总喜欢找他来出主意。花有了病需要诊治,只要喊上一声,他就立即上门指导帮助。2001年,梁昌彪被选为区花卉盆景协会宁溪分会会长。前来请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忙,有人担心他会忙坏了身体,他笑了笑说:“让家家添上绿色,人人健康长寿,是我的心愿,忙虽忙点,但我心里更快乐!”

  梁昌彪爱花,但对于赠花却丝毫不吝啬。2011年,他受邀参观富山乡双坑村“冰川石瀑”景区,觉得景区的有些地方应该配些花草才会更美。回来后,他先后两次把自己多年来悉心栽培的39个品种共一百多盆花无偿送给景区。2013年,他又把柴桩盆景和盆栽花草送给院桥广化寺,整整运了4车。如今,再看他的小院的一处平台上已是一块空地。不仅往景区等地送花,来他家赏花学艺的人离别时,他都会送上亲手种植的花草。来的人多了,他发现自己种的花不够送,便在自家的小院里特地开辟出一块空地育花送人,这些年来,像茉莉、蟹爪兰、扶桑、石榴、吊兰、宝石花、薄荷等花苗就送了一千五百多棵。

  当看到送的花苗让更多的人脸上多了几分笑容,看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梁昌彪倍感欣慰。

  建生态家园享绿色生活

  一个院子,一份柔情,梁昌彪的小院里来过不少客人,回环曲折的小路引领着他们不只是通往小院的尽头,而是一份对绿色生活的向往。

  如今,梁昌彪的院子里栽种花草和盆景,层层叠叠,有兰花、红枫、梅桩等三百余种,共一千余盆。其中不乏名贵品种。梁昌彪花养得多,付出的心血也随之倍增。光是给花浇水,他每天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天气炎热干旱时,有些花草每天要浇两次。闲暇之余,他开始制作一些简易的工具。为了节约用水,他把硅胶管与一节废弃的水管相连,并在中间装了一个阀门用来调整水量,此外他特意把这些花搬到阴暗潮湿处养护。为了御寒,他便在小院里加盖一层塑料薄膜。有时他要出门几天,就用塑料瓶灌满水,接上废弃的注射器,控制好水量,给每天不得不浇水的花“挂点滴”。

  外出旅游时,别人游山玩水,惟独他钟情于花鸟市场。别人带旅游纪念品,他带回的是花苗、花种。有一次,他在宁波一花鸟市场看到一株茶花,“花开起来跟芙蓉花一般。”他说。于是,他不惜花重金买了一株,小心翼翼地带回家,精心培育。还有一次在北京一花鸟市场,他看中一块四十多斤重的石头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这块石头不仅乘了火车、客车,还坐了船。”他说,那时候,城区到宁溪的路还未开通,只能从长潭坝头乘船到宁溪。一路的奔波后,四十多斤的石头终于被他挪回了家,并做成形态迥异的盆景。他的老伴怕他身体吃不消,一开始不大支持他养花。其实他老伴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因为他曾得过肺结核。为了打消老伴的顾虑,他特地写了一首诗——“时时绿中忙,日日觅芬芳,月月处归真,年年得安康。”

  除了养花,梁昌彪还爱看书、写诗、散步。每天早晚,在宁溪绿道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正因有这种心态,有这样的绿色生活,他的健康也因此而得益。十多年前他诊断出了癌症,但幸运的是在保守治疗后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没做什么特别的治疗,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吃药、打针。”他说,持续治疗不到三年,检查出来癌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如今,他也会定期去医院复查。“问其原因,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说,“不过我认为可能和我养花的习惯有关,养花的时候,什么烦恼、苦闷都没有了,一切杂念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健康。”而这样亲身经历,他也常常讲给周边患病的人听。“希望他们和我一样,保持好的心态,乐观地对待疾病。”他说。

【作者】: 周丹艳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2024-2025世界青少年创客交流大会暨“科技...
“通信黄埔 数字台州”产业交流大会召开
头陀: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全区第4号台风“丹娜丝”防御工作视频调度...
黄岩区闸泵远程智能控制调度系统开始试运行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黄岩区新前街道:模具之乡的人才密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