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文化黄岩  >  文化长廊
近现代黄岩的人文高地——漫话清献书院的前世今生
2018年09月19日 10:00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在近代黄岩的教育史上,清献书院是绕不过去的教育机构,其前身是创办于清代的萃华书院,一直绵延至现在的黄岩中学,成为黄岩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

  一、文脉绵延薪火传

  (一)书院时期(1789—1901)

  萃华书院创办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此时,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正风起云涌,人类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而东方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末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正在这“落日的辉煌”时代,在浙东背山面海的温黄平原上,诞生了一所名曰“萃华”的书院。“萃华”顾名思义就是聚集精华。萃华书院的创办人、知县路邵认为:此地“东揖丹峰(方山)之翠,西含岱山(松岩山)之英,南则委羽(委羽山)献灵,北则苍溪(永宁江)拱秀”,乃办学的风水宝地。《光绪黄岩县志》卷八记载:“时柏树巷樊川书院借为行台(使节行馆),妨于诵习。路令邵因众议,捐资别建萃华书院为课士所。”书院初创时建有讲堂(仰山堂)、书舍、厨房等,还建有宾兴祠,由浙江巡抚觉罗吉庆作碑记。乾隆五十九年(1794),得监生郑作霖资助,分别在书院南边建文昌阁,西边建星照轩。咸丰十一年(1861),书院被太平军焚毁。

  同治六年(1867),知县陈宝善托付绅士王葆初捐资重建书院,为崇祀南宋黄岩籍右丞相杜范(谥号清献),改名清献书院。此后,知县孙憙、王佩文等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特别是孙憙对黄岩教育和清献书院的建设功莫大焉。孙憙,同治七年(1868)任黄岩知县。在黄岩五年,增建清献书院的讲堂(即仰山堂)及东西精舍,并亲自为书院作训词镌刻于仰山堂石碑。自书院重建改名以来,文脉绵延,文风日盛,在日益没落的晚清社会,创造了黄岩科举末代的辉煌。

  (二)旧制中学时期(1901—1922)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主讲书院的王舟瑶拟订学堂章程。次年,将清献书院改为清献中学堂,并推举江青为监督,主持校政。清献中学堂因此成为台州最早的新式中学堂。至此,书院时代结束,学校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系统学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癸卯学制”规定,中学堂实行5年制。由于学堂创办之初,生源较少,且有的学生未能读完5年就离校,故连续数年没有学生毕业,直到宣统二年(1910)始有第一届16人毕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规定中学4年。是年,清献中学堂改名为“清献中学校”,只招男生。

  (三)初级中学时期(1922—1938)

  1922年,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壬戌学制”,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此学制将中学学制延长为6年,其中初中3年、高中3年。当时学校单设初中。1923年改名为黄岩县立中学校。1936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女生。

  (四)完全中学时期(1938—1995)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学校获准添办高中班,当年8月正式招收高中学生4个班,合并黄岩战时补习学校高中班(又名上海君毅中学黄岩分校)。自1938年9月,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黄岩开始,黄城8次被炸,其中有两次炸弹落到学校。为避日寇飞机轰炸骚扰,初中部于1938年9月迁至黄岩西乡灵石书院授课,并于溪头下岙崇法寺设分部。1939年1月,学校改名黄岩县立中学。同年3月,高中部也迁至灵石。此时,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但名师荟萃,学生勤奋,教学质量很高。

  1945年8月,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当年11月,学校大部分师生迁回城内,因原址被战争毁坏,暂时安置在孔庙内,经整修后迁回原址。1949年5月29日,黄岩和平解放,学校师生和各界群众在小南门外迎接解放军入城。

  1949年6月13日,政府接管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同年9月,黄岩县立师范学校7个班并入。11月,团县委在学校举行了公开建团仪式。1952年1月起,学校改称浙江省黄岩中学。1956年12月,中共黄中党支部成立,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1976年10月,学校设台州师专黄岩分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培养初中教师。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994年,原黄岩市委、市政府向学校提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要求,学校狠抓制度建设和改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6月,初中部脱钩,成为黄岩实验中学,学校单设高中。

  (五)独立高中时期(1995—)

  1997年6月,学校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04年高考,有4名学生进入台州市理科前十名。2008年,学校搬迁至西城罗家汇村新校址,占地近300亩,办学条件大为改善。2017年1月,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二、杏坛守望尽华年

  回顾百年校史,学校文脉绵绵,薪火相传。究其缘由,黄中人的心中必定蕴藏着一种文化精神,犹如神圣的火种代代相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萃华书院初创时,浙江巡抚觉罗吉庆在书院宾兴祠碑记后专作铭词:“会稽东部,先贤所憩。讲学岩疆,余风未替。爰有书堂,川流泌泌。旧址频移,溯源则一。正心诚意,考亭是师。勉旃多士,视此铭词。”这段铭词所传递出的信息是书院要弘扬朱熹“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清献书院时期,知县孙憙曾亲自为书院作训词:“从容而不后事,急遽而不失容,脱略而不疏忽,简静而不凉薄,率真而不鄙俚,温润而不脂韦,光明而不浮浅,沈潜而不阴险,严毅而不苛刻,周布而不烦碎,权变而不谲诈,精明而不尖刻,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段训词,可以说是“正心诚意”思想的具体化,从做事、待人、律己、处世等方面为书院生员提出修身养性的准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任书院山长的王棻以“左交许郑右程朱,要使滨海变邹鲁”为教育宗旨,一生致力于弘扬理学精神,重振黄岩教育和学术,取得丰硕的成果。

  进入晚清,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历经各类思想的激荡与洗礼,特别是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影响,“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思想在黄中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这一时期学校师生的核心追求和价值取向。而滋养这些新思想的文化沃土不就是朱、杜以下历代先贤所凝聚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吗?黄岩中学的文化精神由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儒家的“正心诚意”的精神与民主、爱国思想的融合生发出以周炳琳为代表的追求民主进步、爱国奉献的精神;传统的“格物致知”的思想与科学、创新的精神交汇造就以陈芳允为代表崇尚科学、创新求知的精神;还有迫于国难,西迁灵石而铸成的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已任的灵石精神等等。正是这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奋力进取,无论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三、澄江九曲流不断

  反思百年校史,学校曾历经多次磨难,其中一次是咸丰十一年(1861),书院被太平军烧毁;一次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因日本飞机轰炸黄城,校园部分被毁,学校被迫西迁灵石。

  抗战期间的磨难对学校来说是“置之死地”而崛起。1943年7月,高中学生参加全省高中毕业会考,一举夺魁。从此,学校声名远播。为什么在灵石这个穷乡僻壤能创造如此骄人的教学业绩?分析原因有四:第一,位置优越,环境清幽。在抗战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此地远离城区,也就远离了战争的干扰,再加上原灵石书院环境清

  幽,古木参天,荷塘月色,晨钟塔影,本来就是个读书的好地方。第二,管理严格,教导有方。学校实施时教育,制订训育目标,实行爱国救亡教育,对学生进行“国防、体格、德性、政治、社会、服务”等多种训练,管理非常严格。第三,学生刻苦,志存高远。国难当头,尽管学习条件异常艰苦,但学生以苦为乐,乐观向上。第四,名师云集,师资强大。当时,除了本地的名师外,大批在外地大学任职的教授和名校的教师避乱来校任教,如许植方、杜秉正、袁积诚、邱汉生、王曰玮等,可以说,极一时之盛。当时在校就读的学生回忆当年老师的水平,大家普遍赞誉有加。“名师出高徒”,正是学校当时的强大师资,造就国家急需的大量人才。

  四、沧海云帆待后贤

  自书院创办至今,学校虽历经磨难,又进行了两次西迁,但创造了几度辉煌。清末,清献书院与九峰书院共创了黄岩科举末代的辉煌,培养了晚清科举的代表榜眼喻长霖,进士牟育、朱文劭等。在此后110多年新式中学的办学历史上,学校与国运相系,历经磨难而凤凰涅槃,在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诸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中,都活跃着黄中学子的身影,产生了5位两院院士和1位外籍院士,涌现了二十多位国共将军,以及数以千计的政界名流、商界精英、科教英才和文艺名家等。他们中,有民国政界要员周炳琳、洪陆东等,共和国政界俊才金逊、应勇等;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黄志镗,中国工程院院士池志强、方秦汉,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章亮炽等;有名列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的王天祥,有民国将军林蔚、王皞南、潘镛、陈荣楫、许思廉等,有新中国少将邵维正、罗邦杰、罗融春等;有科学家毛宗良、王天眷、张方域、王启东、张文昭、卢良兆等;有经济学家张友仁、汪祥春、牟益斌等;有文学艺术家叶文玲、朱幼棣等;有翻译家刘麟、俞约法、章鹏高、何敬业等;有外交官杜勇、赵卫平等,有企业家贝谢宏、王新力、张建均等。如此等等,灿若星辰,黄岩中学因此成为近现代黄岩小城的一座人文丰碑。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祝愿黄岩中学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 陈建华 周建灿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人间最美四月天 最是书香能致远 打造“书...
爱玛电动车产业园区周边道路建设涉拆房屋...
民科工贸生产基地项目获评省水库移民共同...
民科工贸生产基地项目获评省水库移民共同...
人间最美四月天 最是书香能致远 打造“书...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头雁领航 雁阵齐飞 ——黄岩东城街道以“...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