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不忘初心再展夕阳风采 老骥伏枥情洒橘乡大地
2018年09月21日 09:00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在我区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年龄最大的已经95岁,他们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科学技术战线奋斗了一生。他们退休之后仍不言休,以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热情当好科技普及宣传员、建言献策调研员。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服务着群众,奉献着金色的第二青春,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们就是我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老干部们。

  在平田乡调研樱桃种植

  在茅畲乡调研稻米种植

  开展义诊活动

  精心组建服务团队

  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93年,原名是黄岩市高中级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当时,为响应党中央‘团结广大退离休科技工作者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再做贡献’的号召,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社团组织。那时,黄岩作为一个拥有丰厚人才资源的‘百强县’,更加具有优势。”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章金国介绍,后来,在黄岩中学退休教师陈涤清的精心组织下,一批黄岩的老干部、老专家聚集起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群众服务、为社会的发展献计出力。2013年,第五届选举后更名为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近年来,区老科协紧扣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按照省老科协、市老科协部署,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依据职能开展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余热。

  “为了让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跟上时代步伐,区老科协注重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多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科技三会’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章金国介绍,这一系列的政治学习,不仅增加了队伍的正能量,也较好地激发了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服务工作的自觉性。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区老科协还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增强老科协的实力,打牢老科协老有所为的根基。

  25年来,区老科协从最开始的23名会员发展到如今的87人,形成综合、农业、医卫三大服务组。这个平均年龄高达74.9岁的团体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开展送医送药、科普惠农、科技扶农等活动。他们先后20余次被省、市、区评为“先进社团”,其中29名会员被评为“社团先进个人”,会员所著的28篇理论文章荣获省、市老科协颁发的创新贡献奖和建言献策优秀论文奖。近十年来,该协会还年年获得浙江省老科协建言献策组织奖。

  赤子丹心回报桑梓

  在“三下乡”服务中,区老科协的工作者们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健康义诊、农技咨询等活动。

  近五年,该协会医卫组的老医务工作者们一直坚持下基层、进社区、上山送医送药。他们还协助市医专委的专家们赴上郑、宁溪、富山、上垟、平田等西部山区乡镇开展义诊活动,为1179名小学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选;开展健康讲座5场次,约1300人次参加;健康咨询服务1980人次。

  此外,他们还到我区其他各乡镇街道的村居、社区开展义诊服务18场次,受服务人数达10830人次,免费印发科普保健知识资料13000余份。

  “2015年和2017年的‘中国科协会员日’,我们在九峰公园内开展了两次大型的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章金国介绍,公益活动包括医疗保健义诊服务,农林、教育、科技经济、气象、水利等科技咨询服务以及食品安全等科技知识科普。活动中,他们充分展现了老科技工作者热心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在做好服务大众的同时,区老科协的工作者们还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献计献策。近五年来,他们本着“发挥优势,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创业富农、创新强区”战略,针对我区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和“三农”问题以及社情民意,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共撰写建言献策文章28篇,其中6篇还得到了区领导的批示。

  “协会成立至今,我们向市、区领导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百余次,特别是《关于对黄岩长潭水库上游生活用水污染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和《长潭水库蓄水潜力大,科学开发远期有保障》两篇理论文章,不仅获得了市、区领导的批示,省和国家相关部门还拨专款对水库大坝进行修缮加固。”章金国介绍,这使得库区蓄水容量从原来的6.91亿立方米上升到7.3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我市30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及温黄平原的农作物灌溉。

  情系“三农”服务群众

  区老科协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和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的同时,把服务“三农”作为重头戏,多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协会农业组的会员在组长任宇的带领下,根据各自的专业技术特长和工作经验,通过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田头指导、科技咨询等形式,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章金国告诉记者。

  近五年,老科技工作者们共深入农村开展调研活动30次,参加人数达500余人次。他们创建了果树栽培、食用菌生产、花卉种植、水稻机械化作业、“澄茭1号”茭白培育推广等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安全质量研究活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与此同时,老科技工作者们还撰写了《关于枇杷、杨梅等常绿果树受冻害及冻后抢救措施的建议》等调研文章10余篇,编写农技科普资料12种,发放农技资料18850份。此外,他们还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6场次,授训人数达683人,举办农村科技报告会12场次,参加人数达2860人。

  “2016年,区老科协农业组副组长朱信源潜心编写了《黄岩茭白优质高产创新技术》一书,免费发放给广大茭农,共计2000余册。”章金国介绍,他们还在农技上进行结对帮扶,与区里20多个农业合作社联系,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

  符建兵是台州市黄岩富景鲜花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的鲜切花基地占地面积有近200亩,目前为我市最大,种有非洲菊、蝴蝶兰、百合花等品种。

  今年上半年,符建兵打算再引进一批新的鲜花品种,区老科协的农技专家得知了这一消息,到现场察看后,建议他引进“红掌”进行试验种植。“老专家们经常来我的花圃调研,然后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有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符建兵说,每次听老专家们讲解后都觉得受益良多。

  与符建兵一样,茅畲乡的牟锡春在区老科协农技组专家的帮助下,引进了“天思香”05、08杂交晚稻和开展富硒稻米生产试验,并取得非常好的效益。他们还建议区政府加强富硒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区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此外,他们还帮助潘岩福成功完成用12只荸荠繁殖秧苗能插一亩田的试验。潘岩福告诉记者:“这与过去每亩得耗上120斤到150斤的荸荠种苗相比,简直是无法比的。”

  区老科协的农技专家们,在“三农”服务活动中,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06年,区老科协还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农村科技先进单位。

  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虽然人已退休,但是他们的知识与经验“没有退休”。他们仍然发光发热,为社会继续服务。这就是老科协的老干部们,一群可爱的人,一群甘于奉献的人,一群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满天晚霞的人!

【作者】: 孙韵茜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2024-2025世界青少年创客交流大会暨“科技...
“通信黄埔 数字台州”产业交流大会召开
头陀: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全区第4号台风“丹娜丝”防御工作视频调度...
黄岩区闸泵远程智能控制调度系统开始试运行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黄岩区新前街道:模具之乡的人才密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