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时评
一江碧水东流去
2019年05月24日 11:37 来源: 【进入论坛】

  “江南”,多么诗意的名字,无须更多辞藻,已得无尽风华。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美,美就美那江南水呀。没有那绿水萦绕的江南,怕是多情地诗人也吟不出唇齿生香的旖旎文字吧。

  纵横的河道,逶迤于广褒的田畴间,迷离的烟雨,氤氲于秀岭黛峰之间,滋润了这片膏腴之地。

  黄岩这座日益崛起的小城,就在镶嵌在江南这片丰润的土地上,一道宁江九曲十八弯谱写出了黄岩辉煌的历史,也见证了小城的变迁史。

  记忆中,那一道碧水款款而来,在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拐了个弯。沿江两岸最靠近水的一片长满芦苇的滩涂,那一杆杆芦苇从高到矮,从青到黄,走过了四季,摇曳在风中。江鸥时不时从苇丛窜出,在江上掠出一道风景。隔开芦苇和橘子林的是一道高高的土堤坝。最喜欢坐在堤坝上看一艘艘小货轮“突突”的从江中驶过,卷着一阵阵雪白的浪花,还有“沙沙”的浪涛声,隐匿着秘而不宣的欢快。再往里便是密密匝匝的桔子林,像撑开来的一把把绿伞,间或林间的半亩方塘,引得天光云影共徘徊。抑或是几垄菜畦,构建着错落有致的美。最是橙黄橘绿时,在漫天的芦花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到处都是“咔嗒咔嗒”的采摘声。

  然不知何时起,那一片片带来幸福桔子林失去了往日的荣耀,橘树底下不再是整齐的田垄,杂草渐渐地侵袭了这片肥沃的土地。曾经坚实的堤坝亦日渐颓败,在疯长的芦苇丛中时隐时现,曾经滋养了这片土地千年的永宁江水也日渐混浊,泛黄地江水寂寞的流淌着。这大概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吧,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土地,投身到工业和商业的大潮。曾引以为傲,赖以生存的橘子也渐渐被人们忘却。但总有那么几个根深蒂固的农民,跟随着那日夜喧嚣的永宁江水,深深地叹息:看多肥沃的土地,多好的橘树,就这么……可惜呀!

  后来呀,房子越造越高,路越拓越宽,曾经绿油油的橘林灰扑扑的蜷缩的江边,陪伴着日夜消瘦的江水,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江南美,美就美在那江南水呀。没有碧水荡漾的永宁江滋润,繁华的背后总是透着浮躁和落寞。

  然而,步履匆匆的人们,有不经意着发现,那寂寞了多年的永宁江又喧嚣起来,一辆辆工程车进进出出,前前后后忙碌着,有一天赫然映入人们眼帘竟然是公园(村里人一开始管绿道叫公园)。一条长长的公园,依偎着永宁江两岸,花木扶疏,光洁的大理石板铺就的林荫小道,随处可见的石凳,木椅。渐渐地人们知道这条长长的公园叫绿道,它绵亘二十余公里,就如当年高高的土坝一样一路伴随着我们的母亲河——永宁江。那曾经日渐憔悴的永宁江,也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风和日丽的周末总能看到一位位钓翁,端坐在草丛中与江中的鱼儿博弈,掠起的江禽在江中照着自己的倩影。奔跑的稚子,欢乐的笑声在江边回荡。更有骑行者的身影,穿梭在林间小道上,不知有无当年骑着毛驴漫步在土坝上的祖辈们的影子,也许只有那一江东去碧水才知道答案吧。

  今天,绿道已经成为村民们,不,应该说黄岩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晨,三三两两晨练的人们拉开了生活的序幕。晚饭后,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放弃了网络、电视,悠闲地漫步于绿道,天南地北地侃着生活的絮絮叨叨。一天的生活,在永宁江亘古不变的涛声中落下了帷幕。暮色中,人们听到了江水和芦苇的协奏曲,悠远而绵长,沙沙沙……

  黄岩美,美就美在一江东去的碧水。曾经永宁江水旖旎,蜿蜒,谱写了一首古典的田园诗。而今,那滔滔的江水、坚固的水泥堤坝、绿影婆娑的林荫树与两岸林立的高楼共同谱写了一首闲适的现代田园诗。

  时代的车轮就如那一江东去的碧水,它抑或会暂失方向,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很幸运,我们成功的搭上了时代的列车,在传统与现代中继续谱写着我们的“江南美”,就如那容光焕发的永宁江水。

【作者】: 黄岩区新前中学 章旭阳 【编辑】:蒋雅妮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地开展“七一”慰问
低效地变“粮仓” 农户抢时插稻忙
沙滩村、乌岩头村入选2025年省级重点村名单
宁溪:联动西部谋发展 组团攻坚促共富
何人会得春风意——榜眼喻长霖轶事钩沉与...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青山的底色,共富的成色 浙江台州黄岩区...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