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黄岩人物
“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9年07月01日 15:21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神经外科是医学中一门充满着“神秘感”的专科。大脑是人体中最为精细、也最为神秘的器官,任何脑部疾病都可能非常凶险,而神经外科医生正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守护者之一。25年来,他一直在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做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手术,在一个又一个难题面前,始终保持着激情与斗志,用灵巧的双手挽救了众多在死亡边缘徘徊的患者,延长了他们的生命长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他就是区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凌元仁。

  “那时候家里有人生病,就觉得懂医挺好的。”抱着这样的初衷,凌元仁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医学专业。1994年,他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他获得浙江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他先后在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外科、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他曾在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担任首席医师,曾主持通窍活血汤对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SE、S-100蛋白浓度、D-二聚体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曾参与多项应用研究,曾在国内多本医学杂志中发表过论文。

  孜孜以求殚精竭虑

  神经外科医生被比喻为钢丝绳上的舞者,在手术和术后治疗中一着不慎便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不同于其他许多专科,神经外科医生特别是在重症病人的救治过程中,最能体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需要的谨慎和耐心。“大脑是人体中最为精细、也最为神秘的器官,任何脑部疾病都可能非常凶险,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凌元仁说。

  因为脑组织特别精细,坚持不懈地练习基本功成了他日常的一部分。在以往的基本功练习中,他曾在显微镜下练习接大白鼠血管,通过反复剪断血管、接通血管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也正是因为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工作的较真以及对自己的苛求,让他不畏困难,挑战一个又一个高难度手术,在高风险下成功改写了一个个患者的命运。

  “凌医生,我是田峰,我在温岭上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你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凌医生。”在凌元仁的手机中保存着这样一张患者发给他的信息截图。这名患者在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严重颅脑损伤,“当时,被救护车从路桥某医院转过来时,情况很不好,很有可能会救不回来。”凌元仁回忆说。抱着全力以赴的心态,他和他的团队给患者开刀,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及漫长的术后精心救护,患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手术成功,病人醒来的那一刻,做医生的那种成就感、喜悦感,其他人永远体会不到,”凌元仁说,“不管多累,能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我最大的幸福。”大多时候,急诊送到他面前的,有可能是一个个看似已经“不可能”的病人,面对的是无助甚至是绝望的家属,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奇迹”常常会出现,而“奇迹”出现时的喜悦也成了他忙碌的职业生涯中的一丝丝慰藉。

  医者仁心勤慎尽责

  多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凌元仁感触颇深。他说:“神经外科往往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也考验着神经外科医生的心态。”作为区中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的他始终坚信,要做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实用神经外科手术知识,从基础做起,构建起扎实的知识结构,还需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此外,要有与病患交流的能力,要有耐心、善于沟通。因为普通大众往往对于神经外科疾病的了解不多,比如,当遇到颅脑创伤后需要手术的病人时,医生将以快速推进手术救治为核心,简明扼要和家属交流并签字,始终主导交流的进程;而遇到脑肿瘤病人时,则需要耐心和家属说明各项风险。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除了心态平和、基本功扎实、善于沟通,还要全年保持通讯畅通,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凌元仁说,不同于其他疾病,神经外科疾病的病情往往“急”“重”。动手术的时间不是由医生决定,而是由患者决定。时间上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医生随时“在线”。

  2014年12月的某一晚,急救车送来了三名颅脑损伤患者,在首次的CT检查中都没有手术指征。然而在当晚的CT复查中,均先后出现了病情的恶化,情况十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凌元仁当机立断和他的团队一起为患者开展手术。从晚上10时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时连续10个小时,他和他的团队完成了3台手术,及时地为患者排除了“定时炸弹”。像这样通宵做手术的经历,在他看来不值一提,而是神经外科医生都习以为常的事。

  就如很多神经外科医生工作的状态一样。工作日白天的神经外科坐诊、急诊手术、择期手术、重病人管理,再加上常规的值班,有时凌元仁不得不几天几夜在医院连续作战,无法回家休息。有一年国庆节,恰逢他休息,他便答应孩子去天台玩,孩子很是高兴,在出发前一晚就准备好了行囊。然而在第二天凌晨5点,医院来电话说一位颅脑损伤的患者急需他救治。来不及多想,他立马起床赶往医院。来到医院后,他发现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不能再履行和孩子的约定。孩子因为父亲的“失约”,“接连几天都没有理我。”凌元仁说,这些年来,这样的“失约”已然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医生,很容易忽略掉家庭,所以一有空就尽可能陪在孩子身边,只为尽量平衡自己作为‘医生’和‘父亲’的身份。”他说。

  热心公益推广“治未病”

  2015年7月,一名老年患者来到区中医院找到凌元仁。该患者此前被确诊为肺癌,因“肺癌脑转移”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反应迟钝,需要动手术取出肿瘤,以保证之前被“挤”走的脑组织归位。在手术前,凌元仁带领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手术需要术前精确定位,术中才能准确识别肿瘤边界,再配合精细的操作以及止血技巧才能完成。”凌元仁说。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共同配合下,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颅内肿瘤切除手术,肿瘤全切,无偏瘫失语发生。

  脑肿瘤与脑出血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疾病。其中,脑出血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高”的人群越来越多,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接触了不少患者后,凌元仁觉得与其动手术解决脑出血的问题,不如将治疗的过程前移,将治疗放在预防上,以此来减少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如果患者脑出血发生在运动区,易得偏瘫,往往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病人今后的生活。”凌元仁说,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管好嘴,适当地运动,预防“三高”的发生。如果出现了脑出血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手术后在饮食上、运动上要把好关,例如,多吃橙、香蕉等低钠多钾的食物。

  近年来,凌元仁常常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与区中医院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一起到我区西部山区为当地的村民送医送药,并宣讲急救、疾病重在预防等知识,为村民开“饮食处方”“运动处方”,提高村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村民的健康素养。

  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25年来,凌元仁始终践行着“德为先”的医者精神,保有着行止有度的初心不改,笃行着“医学工匠”的行医态度,书写了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人生芳华。而未来,凌元仁依然将重心投身与医疗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作者】: 周丹艳 喻方正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地开展“七一”慰问
低效地变“粮仓” 农户抢时插稻忙
沙滩村、乌岩头村入选2025年省级重点村名单
沙滩村、乌岩头村入选2025年省级重点村名单
区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地开展“七一”慰问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青山的底色,共富的成色 浙江台州黄岩区...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