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黄岩人物
顾闳邴:匠心传承中医文化
2019年07月25日 14:59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誉满中外的中国医学和中国京剧、中国画一起,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提到中国医学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中医师,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加个“老”字。老中医,以德统才,德艺双馨,随着岁月的流逝,活到老,学到老,方能悟出中医之精髓,望闻问切,妙手回春。

  采访顾闳邴之前,就早有耳闻,他是黄岩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主治中医师,但这位医术老练的“老”中医,却是个年轻的80后。

  “80后”“老”中医的别样从医路

  “顾医生顾医生,您在吗,帮我看看这背,酸胀的很……”“顾医生,我这脖子很痛,是什么原因?”就在采访的短短一两个小时里,顾闳邴所在的14号诊室就不停有患者来访。

  平常一天下来,接诊的患者通常在30—40人,这是顾医生的日常。而入伏以来,也就是七八月份,是整个科室最忙的时候。

  “这是一年之中,自然界与人体阳气旺盛的时节,更是我们中医开展‘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顾医生介绍道,“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包括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等)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眼前谈起自己专业知识头头是道的顾医生,很早就是中医这门学科的小粉丝。“小时候看武侠剧,剧中那些大夫用几根神针便能救人生死的画面真的是太神奇了!”幻想着能成为“扎针即好”的“神医”,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学专业。

  每个医学生到成为医生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要背拗口且难记的药名,要看的医学用书字数动辄上百万字。“西医要精通英语,我们学的则是医古文。因为我是理科生,古文这块比较薄弱,当时学《医古文》和中医经典花了不少功夫。”顾医生说,中医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书,后世的方子都是以此为根基化裁而来的,也正如一些中医老前辈所说:学中医,不会背几句书是不行的。

  中医的根基在于经典,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中医可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自古以来中医都有拜师的传统,因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确实有一段距离,有时候老师一句话的指点,就会让我们茅塞顿开。”毕业实习期间,曾跟随方剑桥老师和许丽老师,老师的精湛技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医是他的武侠“战场”,针灸的针就是他的武器。“以前的时候,尽管大家都知道针灸是怎么一回事儿,但现实中真正经历过针灸治疗的人其实不多,对于这门传统中医治疗手段,不少人处于观望的态度。”记得刚实习的时候接诊了一位打嗝的病人,当时他因为挂了激素导致呃逆不断,已经两天两夜没法入睡了。当时带教老师比较忙,就让我给他扎针。但当我给他扎了攒竹穴、内关穴,运针后过了半小时他就没打嗝了。”

  区第一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务工作者

  为了挽救素不相识的生命,顾闳邴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是全省第162例、台州第11例、黄岩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我区第1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务工作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也就是俗称的捐骨髓。配型成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配型如果不成功,是不能进行移植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亲属里,兄弟姐妹完全嵌合配型的成功率约为25%,而父母的概率几乎为零。除亲属外,患者往往依靠非亲缘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来找到生命的希望。

  顾闳邴从来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伟大的事,他觉得配型成功的自己,可能跟其他志愿者比起来,多了那么点幸运。“能与患者配型成功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概率很小,可能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百万分之一。当时那边的医生打电话跟我说,你这个匹配的靶点很高,有9个点,捐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顾闳邴一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顾闳邴是在2011年的时候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当时他参加了“6·14国际献血者日”广场活动,觉得这项公益活动非常有意义。2013年9月,他接到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初配成功的通知。10月31日通过高分辨。12月6日体检合格。

  “当时我妈妈是反对的,她觉得捐造血干细胞是要用针去骨髓里抽取的,怕对我身体有影响。”顾妈妈的担忧是很多普通人都会有的,不少人觉得献血都会对身体有影响,何况是捐造血干细胞。但顾闳邴是一名医生,他用专业知识说服了母亲,同时妻子的支持和陪伴,让他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12月26日,顾闳邴赴杭注射动员剂,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12月30日,他静静地躺在省中医院血液科的病床上接受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他的双臂上插着皮管,带着体温的鲜血正汩汩输出,经造血干细胞分离器后,又输回他的体内。

  整个过程中,顾闳邴从容淡定。他说,打动员剂的时候稍微有点酸痛,但是真正在采集的时候,就跟献血一样,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于是,在捐献完的第二天,他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举手之劳,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顾闳邴说。

【作者】: 记者 林雪 【编辑】:章文花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地开展“七一”慰问
低效地变“粮仓” 农户抢时插稻忙
沙滩村、乌岩头村入选2025年省级重点村名单
宁溪:联动西部谋发展 组团攻坚促共富
何人会得春风意——榜眼喻长霖轶事钩沉与...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青山的底色,共富的成色 浙江台州黄岩区...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