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千年直街的石板路,顺着桂南巷两旁的黛瓦石墙,绕过宁溪镇老电影院外的石头墙,踩着丹桂飘香的秋天,来到了被时光眷顾的区级文保单位跑马楼暨老区公所文化礼堂。
初识
推开老区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郁郁葱葱的竹子,像一队整齐的列兵守护着跑马楼,两株长满花苞的银桂树安静地相伴相守在老区门口,犹如亲昵的伴侣;穿过绿色的门球场地,几株腊梅依着老墙俏皮的同底下的小花蝴蝶嬉戏。清冷安静的小院落,不时传来沙沙声,许是风和树叶在打闹。
穿过跑马楼的正门,来到中堂,一位老者拿着粉笔正在黑板上认认真真的书写宁溪古镇天下少、庆祝建国七十载的顺口溜。那便是老区公所文化礼堂的管理员也是宁溪历史陈列馆的解说员,钟永珏。宁溪退休的他,如今已有85岁高龄,每日创作顺口溜已成为他的习惯,给故土留下一些文字,以老党员的视角编写歌颂祖国、时代政策的顺口溜,再把它们写在黑板上,传达到讲堂,是时代赋予党员的使命。
微光下,钟老写字的神情,那么专注,透过阳光,仿佛能听到他在讲堂里用一口标准的方言中气十足得向百姓们传达什么是“一带一路”、“四个全面”、“十九大精神”。
一生为民终不悔,两袖清风写春秋。
这便是63年党龄钟永珏的初心与使命。
相遇
温和的阳光透过写满年轮的花格木窗,照进了历史展厅,柔和的射灯打在了写满故事的展板上,历史的年轮悄然在这开启。
宁溪历史文化陈列馆便位于老区公所文化礼堂的二楼,这里,整个建筑就是一座历史文化的遗址,历史文化陈列馆展板内部从千年古镇、人杰地灵、红色记忆、民风习俗、继往开来五个板块,全方面展示了宁溪的由来、别致的山水风光、璀璨的人文历史、惊心动魄的红色印迹、特有的民风习俗。
踏上吱呀的木楼梯,沿着跑马楼的二楼参观一圈,宁溪浓厚的文化会让你大吃一惊,而你会对宁溪的历史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从唐大理寺少卿王丛德迁居宁溪,开街立市,繁衍生息,宁溪至今已有千年。作为黄岩西部山区中心镇,宁溪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永嘉、仙居、乐清、临海四县(市)相接壤;作为千年古镇,宁溪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民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人文历史。在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孕育了许多英雄人物,记载了许多红色故事,历史的长河在宁溪老区公所文化礼堂的历史文化陈列馆内留下了时光的缩影,向世人娓娓道来。
岁月变迁,时代更迭,
不变的跑马楼,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是宁溪人不变的初心。
相知
“小小宁溪街,108条黄皮带”。这是一句宁溪街头流传的一句话。灵动的山水,养育出人杰地灵的宁溪;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来自四方的游客。
宁溪人才荟萃,自晚唐以来,有据可查的名人不胜枚举,仅王氏子孙中就有2人进入国史的;13人进入省、府、县志;进士28人;举人95人;解元1人;武将9人。民国时期,有中将5人,少将17人,此外,还有化学家王琎、物理学家王天眷、辛亥革命烈士王卓、抗日名将王禹九、飞行英雄王天祥等,他们都是宁溪杰出的代表。
宁溪亦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红色记忆。在“二战”、“抗战”和解放載争时期,宁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仆后继,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台州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戴邦定,精多英烈王卓、王天祥、王禹九、戴元谱等等,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战斗历程。
在红色记忆板块中,“宁川烽火”所展现的十八场战斗,是1929年至1951年的二十多年来宁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革命的武装斗争反对反革命武装镇压的战斗记录。一场场斗争,一幕幕重放,随已时过境迁,但留着这片热土上的初心和使命依旧在宁溪人的心中熊熊燃烧。
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风雨兼程,宁溪正想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朝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方向,昂首奋进。
时光荏苒,初心依旧,
千帆过尽,仍是少年。
千年古镇,灿若新生,
这里是美丽宁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