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时评
实施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 全力打造浙东南生态富美示范区 ——六论深入学习贯彻区十四届一次党代会精神
2022年01月11日 10:41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事关人民福祉和长远发展。黄岩西部是台州市区的“后花园”,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但受区位条件、生态环保等因素制约,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市、区两级推动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之一。我们要把生态共富西部振兴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促进乡村振兴的关系,以新乡土主义为引领,抓紧抓实“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定不移地把生态共富西部振兴作为关键路径,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实施库区护源提标、彩虹西乡文旅共富、美丽乡村蝶变升级等行动,坚决守牢生态环保红线,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全力打造浙东南生态富美示范区。

  要以最严格的管控制度机制为支撑,在深化环境整治上取得新成绩。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守好“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要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红线;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整治行动计划,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攻坚战。实施库区护源提标工程,推进长潭水库缓冲带生态修复;系统推进黄岩溪、半岭溪、日溪、元同溪等中小流域综合整治,打造一批美丽河湖、水美乡镇;提标改造城乡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零直排区”建管机制;强化工业废气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争创无废城市。

  要以最科学的绿色发展模式为途径,在健全生态治理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面对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只有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的康庄大道。要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加强湿地资源和重要物种保护,形成以长潭水库为主体、覆盖江河水系和城市绿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群众监督体系;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生态环保治理,搭建智慧环保平台,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要以最有效的测评评价方式为标尺,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上取得新进展。要探索建立有效的绿色发展测评评价方式,将生态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法监督。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稳妥实施能耗双控,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整治提升,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建设一批“零碳”“低碳”产业园区、村居(社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碳汇林业、节能环保等产业,建成大寺基“未来国有林场”和佛岭省级森林公园。加强生态环保教育,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我们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有效让生活环境回归宁静、和谐和美丽,留给子孙后代“美丽家园”。

【作者】: 特约评论员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沈铭权在黄岩调研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区政协十五届十二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智慧大脑”+“科技哨兵” 永宁江闸防洪...
2023年黄岩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沈铭权在黄岩调研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纪念浙东浙南部队会师76周年 上郑:传承...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