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饼一张,卷尽天下珍馐。有人调侃,给中国人一张大饼,能卷下整个世界。山东煎饼、北京春饼、天津煎饼果子、贵阳丝娃娃……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卷饼都是特别的存在。
一位知名作家曾说:“春卷是小桥流水,食饼筒是金戈铁马。”不同地方的卷饼代表着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被称为“金戈铁马”的食饼筒有何特别之处?卷起的又是哪般滋味?
一
美食处处有,十里不同风。中国民俗文化有个独特之处,那便是在赋予每个节气文化内涵的同时,要添上一份形式迥异、味美丰鲜的特色饮食。
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等节日,基本上台州家家户户都会吃食饼筒,这也成了这方地域独特的乡土味道。因为做法的细微差别,食饼筒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叫法。黄岩、天台叫它食饼筒,临海人叫它麦油脂,温岭人、玉环人管它叫席饼(锡饼),在椒江、路桥它被称作麦油煎,三门则又是另外的称呼——麦焦。
在老底子,食饼筒的身份和地位称得上尊荣,当地人更是把它当成一道大餐。我们现在熟知的食饼筒小吃是简化版的食饼筒,由麦粉做的饼皮和各种各样的馅料组成,用饼皮包卷着馅料吃。一般情况下,馅料有十种八种之多,米线、鸡蛋丝、豆腐干、白萝卜丝、卤肉、松子、黄鳝、青豆、虾仁……不同食材寻求和合共存,每一颗味蕾都能得到最周全的照顾。食饼筒还十分随性百搭,可以是只有米面和青菜的简装版,也可以是黄鳝、鲍鱼加持的豪华型,因人而异,因口味而异。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大号的春卷吗?是,也不是。食饼筒确实跟春卷是同一个祖宗,都是旧时立春必吃的春饼。但与春卷的雅致温婉相比,食饼筒更像是从大山大海中吸取了苍莽厚重而又张力蓬勃的力量,散发着剽悍硬气。
关于食饼筒的由来,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在明朝中期,江浙沿海一带倭寇肆虐,居民深受其害。戚继光将军受命抵抗倭寇,当地居民为了犒劳戚家军,家家户户都做了菜肴给他们送去,但是这么多菜如何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有一个渔家女非常聪明,专门做了一个饼皮,把菜都包了进去,其他人看到了也纷纷效仿。于是,食饼筒就此诞生,也成了戚家军的随军粮。
另一种说法是食饼筒由天台济公和尚发明。他把剩下的菜裹到面饼里,留着下顿再吃。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食饼筒还被称为“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闪亮登场。
岁月流转,淹没了年轮,故事真假已无从考证,唯独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味的传承。
“第一筒,惊为天人;第二筒,欲罢不能;第三筒,奈何胃小。”一筒又一筒,一年又一年,食饼筒逐渐成为这方水土人们记忆中家的味道。
二
美食根植于地域文化,并提炼出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食饼筒根植的是当地源远流长的和合文化。
台州是和合二仙的故乡,食饼筒的诞生多多少少浸润了一些和合之气。饼皮里包裹着各种各样的馅料,卷好的食饼筒似美人皓腕般模样,呈现着南北兼容、包罗万象的性格,更多的是温婉之外的豪气。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为地域的不同,食饼筒也分山派和海派,主要差异在于馅料,山民的馅料是炒米面为主料,外加肉片、蛋皮、豆腐片、猪肝、笋丝等。而靠海的人则多加了些海货,鱼类、虾仁、花蛤、螺肉……与猪肉、大肠、豆芽等混杂,山海协作、五味俱全。
决定食饼筒质量好坏的关键是饼皮。火候控制不好,“挞”出的饼皮“良莠不齐”。脆了,容易破裂;厚了,嚼之无味。成功的饼皮必须薄韧通透、柔软劲道。不知是谁突发奇想,把做青团的野菜揉进面皮,又是一绝。
台州人买食饼皮最认人,在特殊的节日里,那些“挞”饼皮的好手,一大早就将醒好的麦粉一桶桶端出来,在街口一字儿排开。从各个地方涌来的居民络绎不绝,队伍拉开好长。
外地的朋友来吃食饼宴,通常要先做一次学生。包食饼筒很有技巧,馅料顺序也有讲究,包得好,从头吃到尾不散包,技术不过关,吃到一半就漏馅。
饼皮的火候、馅料的丰富,成就了食饼筒口味层次的恰到好处,丰年的稻麦香味和鲜活的山海气息,又升腾着和而不同的人生意境。
三
食饼筒仿佛可以裹住一切,除了那一口薄软鲜香,也包裹了回忆和情感,就像《大饼卷一切》这首歌唱的那样:“酸甜苦辣咸是鲜香麻酥脆,卷的是人生百味尽在不言中。”
有人戏称,在台州看一个人混得好不好,就看有没有人邀请他一起吃食饼筒。在餐桌上整整齐齐排上九大碗,朋友之间说说笑笑,想吃什么自个儿包。有的人包着包着成了患难之交,有的人包着包着成了儿女亲家。
如果在外地打拼,只要有带头大哥在老乡群里一吆喝:来我家吃食饼筒,肯定欢声雷动。在异乡聚集一起,那就是一次联谊会,小小的食饼筒就是对乡愁最大的慰藉。
特别是在外求学的游子,对这味道最是惦记。妈妈一大早就开始张罗,在小小庭院之中,摆上一张大桌,一大家子人和乐融融地围拢在一起,这时食饼筒就是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家人的情感全然汇聚在一卷鼓鼓的食饼筒中。
准备离家的人往往也会尝上一卷,在深巷小馆,挤过几桌食客,沿着老式木质楼梯上楼,进入二楼半层高的小房间,包浆的壁挂电风扇吱呀摇摆着打招呼,寻一角落坐下来,静静地享用一卷食饼筒,然后不动声色、不留遗憾地重新启程。
如今,每座城市都在趋同,而一张小小的麦皮里藏着的却是台州的和合乾坤,如同一个地方的方言,深藏此间的秘密,紧紧地裹挟着对家和团圆的憧憬。
台州人正如这食饼筒,融通随兴,不在形,全凭心,“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一筒食饼,卷的是人间烟火,尝的是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