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阿公,吃早餐了吗?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早上8时左右,家住新前街道峰丘村的郑素来到邻居毛友法老人家门口,照例喊了一嗓子,听到回答后,她才安心离去。每天早上的一声问候,晚上的一次看望,郑素坚持了15年。在68岁的毛友法眼里,郑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记者走进毛友法家里,他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提起郑素,他重复说了三遍:“郑素对我太好了,她就像我的女儿一样。”郑素今年38岁,是新前街道峰丘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员,也是一名党员。自2009年郑素嫁到了峰丘村开始,她便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村里的孤寡老人,尤其是她的邻居毛友法老人。
毛友法的房屋与郑素家同排,他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年迈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还是低保户,家境十分贫寒。多年前,毛友法的母亲去世后,他便成了独居老人。由于年老体弱,毛友法在生活中碰到许多困难,郑素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主动肩负起照料老人的责任。“都是邻舍,能帮就帮,而且他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也比较困难,所以我肯定要特别关心他。”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郑素无私奉献的情怀。
自此,每天早上去看一下毛友法是否起床,检查一下当天的健康状况,成了郑素的日常活动。她关注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和身体状况,尽其所能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如遇到老人生病发烧,她就忙着带老人去医院看病、买药。每次从天气预报上得知寒潮将来临时,她会第一时间提醒老人添衣加被,并添置一些物资。在此前的疫情期间,只要白天路过老人家见他家门紧闭时,郑素便会停下脚步上前敲门询问,生怕老人出现什么意外。
去年7月,毛友法身上发痒,打针吃药后也不见效,焦急的他找到郑素寻求帮助。得知老人的情况之后,郑素买了痱子粉亲力亲为地帮老人擦上,擦上后老人身上发痒的程度减轻了。为了以防万一,郑素又给老人新买了一盒痱子粉送到他家。“她不仅帮我跑腿买药,还来帮我涂上,我给她钱她也不收,这叫我心里哪里过意的去啊。”毛友法十分感动地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顾老人已成了郑素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常家里有好吃的,郑素也都想着老人,时常把蔬菜水果送到他家里去。而老人也十分依赖她,无论是电器坏了、电费缴费有出入、日常买药或是需要填联系人的电话号码,老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她。“每次我帮助他解决问题之后他都很开心,看到他开心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聊起为老人服务的点滴,郑素不觉得困扰,反而乐在其中。
郑素的善举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周围其他人,为邻里乡亲树立了孝老爱亲的鲜活榜样,许多村民也自发地经常来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话,给老人送些食物和生活用品。
多年来,“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成为了郑素与毛友法老人之间情感的最好解读,她于细微之处给予老人关爱,用自己的热情、真心温暖了老人的心,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老人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关怀。平凡之中见真情,郑素用简单质朴的行动践行着“善良、孝顺、友爱”的高尚品德。
“我一定会将乐于助人、孝敬老人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也能有一颗爱心,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郑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