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乡镇聚焦
车到山前必有路—— 南城山前村何以“弯道超车”?
2024年10月17日 16:04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本用以宽慰受困之人的俗语,在南城街道山前村却有着更具象的注释——

  多年来,山前村一以贯之落实“三化十二制”,持之以恒推进“千万工程”,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0多万元增长到3500万元,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未来乡村”,从昔日“水窟塘”蝶变成如今的“绿富美”。

  面对一批批“取经者”,山前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荣干脆把治村“要诀”写在村“两委”办公楼的外墙上——“车到山前必有路,引路全靠党支部。”

  秉红色基因走奋斗之路

  “老陈,上次我买过的小型货车,下周再要2辆!”刚接待完上一组进店客户,东邻山前村的某汽车4S销售门店又接到了老顾客的预定订单。

  凭借城郊结合部和国道的区位优势,再加上山前小微园区的“加持”,这家门店订单量直线上升,一跃成为该品牌全国销售冠军。门店负责人陈辉多次感慨,“幸亏当初听了张书记的劝。”

  个中缘由还得从2012年讲起。当时的山前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作坊村”,主营塑料日用品、服装和帽业,“上住下厂”“前店后厂”的生产作坊比比皆是。

  “小作坊让我们致了富,但小散乱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废水、废气、废料及噪声污染,还有消防安全隐患、邻里矛盾等。”张胜荣早有“断臂求生”的想法,但关了作坊,村民等于没了收入,多年打拼下来的产业不可能就此放弃。

  此时,正逢黄岩汽摩城搬迁,多家汽车4S店出现选址“纠结症”。“到山前村来,我们有区位、有空地!”张胜荣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奔走,终于敲定3家门店,约定租期15年,每三年租金递增11%。

  这是全区范围内针对村留地定制的首个租金递增方案,能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0多万元,也为后续其他村庄提供了重要参考。

  趁热打铁,山前村又筹建起农贸市场和物流基地,并组建了7个产业型党小组,带动村里个体户“抱团”闯市场。2020年,山前村村民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3.5亿元。

  很多人会感叹,是山前村抓住了新风口。然而,有句话说得更好,任何形态的发展都必定内蕴了特定的精神支撑,否则任何形态的发展都不可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对山前村来说,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是其一路冲锋的内蕴所在。

  1939年8月,时任黄岩县委组织部长郏国森,将中共黄岩县委机关转移到了土屿山前的胞妹郏彩娥家中,以此为重要活动基地和联络站活动中心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山前村红色根脉的起源。张胜荣是郏彩娥的孙子,也是红色根脉的坚定守护者。

  2018年,山前村对旧址进行迁建保护,建立了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旧址山前陈列馆,用近百幅历史图片、三万字文字史料和多件实物,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黄岩县委领导抗日救亡及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也是山前村最具辨识度的村级党建品牌组成阵地。

  秉承红色基因,山前村“两委”班子携手并肩,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以千万工程蹚生态之路

  晨曦初露,一幢幢匠心筑造的联排别墅掩映于梅林之间,伴随阵阵花香和一池鸣蛙,走进山前村,感受到的是美丽和闲适。

  很难想象,这个曾经“三尺泥路是大道,脚踏石板两头翘,一场大雨浮泡泡”的“水窟塘”,竟嬗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宜居村。

  因位于黄岩城郊土屿山之南而得名的山前村,村域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共548户。过去,这里居住条件逼仄,祖孙三代住一间房子很普遍,有的甚至祖孙四代住一起。但因为地势、规划等历史因素,当时的山前村近20年未批地建房。加之村小地少,村民每人手上只有4分田,村集体“囊中羞涩”,建新房困难重重。

  转机出现在2009年,借助“千万工程”的东风,我区启动农房改造项目,在街道和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山前村最终获批农转用土地指标。

  “608间,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数字。”张胜荣回忆,指标有了,随之而来的征地及改造费用却远超村集体经济承受能力。于是,张胜荣以个人名义担保,带领村里20名党员为集体贷款650万元,这张翻开山前村崭新一页的银行贷款单至今被珍贵保存。

  不到10个月,首批108户村民实现了“别墅梦”。随后,又势如破竹地新建了面积8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2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利用闲置荒地着手打造“四季花海”,为村民们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

  由点到面、迭代升级,踏着“千万工程”的步伐,山前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首批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成绩突出单位、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

  “早上起来在庭院里侍弄花草,再去村口买点新鲜蔬果,晚上欣赏下音乐喷泉……”今年72岁的汪志诚直呼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可不敢想。

  村庄环境绽新颜后,张胜荣又开始琢磨如何推动产业生态化。

  2015年,山前村和官庄梁村经行政村规模调整要合并为山前村,但村民却不买账。说白了就是,两村发展不均衡,富村怕“摊穷”,小村担心做不了主。

  千难万难,畏难最难。村“两委”多方权衡后,决定用原官庄梁村未利用的土地开展小微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来拉动提升合并村整体效益。项目启动后,一个星期完成135户土地情况调查,6天完成85亩土地丈量,2天完成补偿款发放。很快,建成9幢洁白的厂房、办公楼和员工宿舍,山前小微园区“闪亮”登场。

  至此,山前村不仅摘了“作坊村”的帽子,还成功吸引16家乡贤企业回流本地,为片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合计年产值达4.9亿元。

  探乡村善治通和美之路

  自古以来,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了独特自治属性,所谓“村务难管、村事难办、干部难当”,乡村善治是篇大文章。

  在山前村便民服务中心,最醒目的是一块可观全域的数字大屏。“前几天,村里有家三兄弟因老母亲赡养问题起了纠纷,就是它发挥作用,我们第一时间扑灭了‘火情’。”据山前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陈国华介绍,这是“未来乡村数字化驾驶舱”,已实现村民生产生活全场景融入,村民只需一键呼叫,就能使用乡村党建、众人议事厅、“三务”公开和村情上报的功能。目前,该平台月使用量达300余人次,共解决了150多件村情报事。

  除了“数字化”应用,在乡村治理中,山前村还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每月定期召开月初“白搭会”、月中“议事会”和月末“询问会”,通过把民说、民议、民评三个环节融入三个会中,实践区域治理上的“全过程民主”。

  眼下正如火如荼建设的土屿山文化公园,就是众人商量出来的结果。2022年,不少村民在“白搭会”上反映,土屿山周边村庄建设杂乱,非常不符合“花园村”的形象。山前村村“两委”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与街道进行对接,将整改工程提上日程。

  为此,村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100多场,几乎每个细节都被摆在台面上,由村干部、群众商议的相关决议和实施结果全部透明公开。事越议越明,心越来越齐,土屿山文化公园也将于今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我们村是红色村、优秀村,绝对不能落后。看着村子越变越和美,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已80岁高龄的老党员张文凯激动地说。

  激活发展“源动力”,跑出共富“加速度”。在山前村,以红带绿、以绿富民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和美的方向阔步迈进。

【作者】: 记者 施佳丽 通讯员 陈薏仁 蔡 晴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射击世界杯破纪录夺冠 18岁的黄雨婷实现世...
黄岩蜜橘成熟 采摘游红火
“大圣壁画”绘就山区旅游新蓝图
永宁江上游段绿道配套工程—— 下桥河步...
我区首个水上运动基地初具雏形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软钉子”也是一种伤害
黄岩有个村,“桂花经济”蛮红火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