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和托育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新前街道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聚合多方力量,整合辖区资源,深化党建引领“朝夕相伴”双龄共养计划,通过阵地共享、活动共融、服务共促,建立健全“1+X+N”双龄共养服务体系,绘就“幼有善育、老有颐养”的幸福生活圈。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永宁之家”康养中心,一场温馨的老人集体生日会热闹举行,这是江城社区“大党委”联合康养中心组织开展的朝夕相伴·双龄共养服务活动。6位过生日的老人头戴生日帽,笑靥如花,在其他老人和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在热闹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晚年美好生活。“这里活动很多,把我们照顾得也很好,我们生活得很舒心,‘永宁之家’就是我的家。”王玉青老人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永宁之家”康养中心是黄岩首个公立的集医疗康养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作为江城社区“大党委”的其中一个联建单位,社区通过打造“永宁之家”老年服务场景,依托“1+X+N”服务体系,上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让老人从“养老”向“享老”的幸福生活转变。
“‘1’指由社区党组织承担主体责任,‘X’指目前共同参与的21家联建单位,‘N’指由社区党员、联建单位党员、退休教师、热心居民等组成的‘朝夕相伴服务团’,我们通过常态化走访,深入了解居民关于托育和养老的需求,每月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帮助和服务。”江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丽丽说。
场地共享、活动共融,“一老一小”齐欢乐的场景在江城社区得以充分体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儿童活动室里,滑滑梯、海洋球等充满童趣的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社区通过扩大党群服务中心枢纽作用,集成各方政策资源力量,推进养老设施与育幼设置在空间上紧邻设置,打造了5分钟“朝夕相伴”生活圈。党群服务中心内建成了“老省心”综合体,打造了儿童活动室、书吧、观影室、“悦心”老年学堂等,并开设书画、声乐、太极拳等课程,充分满足“一老一小”学习、休闲、娱乐的需求。
在西范村,不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舒畅。
下午4点半,西范村老年公寓食堂迎来一天中热闹的时刻,老人们依次排队打饭,享用他们的免费晚餐。
在西范村,老人们的幸福感来自一座占地近万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里投资1880万元建成了这个花园式的老年公寓。公寓共有5层,每个房间前后通透,空调、冰箱等家电齐全,并设置了食堂、健身房、乒乓球室、电视厅等公共空间,村里70周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免费拎包入住。
“这里一日三餐免费,空闲时间大伙一起到活动室聊聊天,还能自己在阳台种种花,日子过得别提有多开心哩!”今年75岁的村民施雄夫脸上写满了幸福。
公寓日常配置了10名工作人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专人送餐,自理困难的老人还能携带看护人员一起入住。公寓内安装了人脸识别、无接触测温、防跌倒等智能设备,保障老人的安全。
“目前入住公寓的老人共250余人,占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总数的95%以上。”西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施仁君表示,依托村集体经济年年增长的势头,今年老年公寓还将再扩建,届时,能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此外,西范村辖区范围内拥有3家幼儿园和1家托育机构,并建立了村级复兴少年宫,为少年儿童提供日常看护、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和安全自护、心灵陪护、兴趣培养等抚育服务。
随着养老托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新前街道探索出了“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新模式,通过养老托育一体化建设、打造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的创新探索,让“一老”与“一小”彼此互动,在互相提供精神陪伴的同时,实现“一老一小”服务融合互补,持续擦亮“浙里康养”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