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城区25公里的茅畲乡里有一个占地3亩的公交场站,这里停放着连接城区与大山深处的公交车。在这个小小的场站里,有一个身影20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里,负责山区18辆公交车的一线调度工作,他就是台州公交黄岩区域三车队调度员张朝鑫。
20年7300多天,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他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每一辆公交车都能准时、安全地运行。
以站为家他是公交安全运行守护者
2月22日凌晨3点左右,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张朝鑫却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了。这几天的连续降雨及降温,让他担心不已。“根据历年的经验,这样的天气往往导致平田那边的路段结冰,给公交车的通行带来影响,我得早点去现场勘察一下情况。”张朝鑫告诉记者,每年台风季,都会碰到山体滑坡导致路面泥沙堆积的情况;而冰冻天气时,不仅路面会结冰打滑,山道旁的有些毛竹也会被压弯,这些情况都会对公交车的通行造成影响。
经过简单的洗漱,当天凌晨3:30左右,张朝鑫就和同事一起带上铲子和砍柴刀等工具出发了。冰雪下的山路异常难行,平时只需20来分钟的路程这次要花上个把小时。
“西部很多路坡度大,转弯又多,这几天又连着下雨,昨天还下雪了,再加上山区的气温本就比城区要低上一些。”张朝鑫深知,这些复杂的路况和恶劣的天气条件,给车辆的安全通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他必须亲自前往现场查看,确保道路状况适合公交运行。
作为一名调度员,张朝鑫除了要勘察路况外,他还会熟练地检查公交车辆状况,“轮胎有无漏气及破损”“刹车、车灯等是否正常运行”并一一进行记录。此外,他还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场站的安保工作,还要负责保洁工作。
“场站就像我的家,场站内保持干净整洁,乘客来乘车心情也会愉悦,对我来说这也是对乘客的尊重。”张朝鑫说。
“茅畲无论是场站卫生情况还是车辆停放秩序在整个巴士公司都是名列前茅,全靠朝鑫一个人管理。”台州黄岩区域三车队车队长徐红根说。
以乘客为本他是公交的金牌客服
每到节假日,城乡之间的交通就繁忙起来。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而老人们则瞅准时机,趁着超市打折去采购一番。这时也是张朝鑫最忙碌的时候。
“朝鑫是个热心肠。”徐红根这样评价。每当看到老年乘客提着大包小包,换乘班车时显得力不从心,张朝鑫总是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前,帮忙将行李提上车。跟乘客交流多了,张朝鑫还关注到了老年乘客公交卡充值的问题。
据了解,茅畲乡没有专门的公交卡充值点,老年人和学生们充值十分不便。“我们乡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种瓜或务工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特别是老年人大多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有些甚至还不识字,你让他们特意跑去台州客运西站充值太麻烦了。”张朝鑫考虑到这些情况,便主动承担起了公交卡的收集任务,而后统一交给驾驶员带到台州客运西站进行充值。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极大地方便了乘客,也赢得了他们的一致称赞。
“牟阿公,这几天天气不好,道路结冰,251路线暂时停运,你别跑空了。等车辆恢复运行了,我就打电话通知你。”2月23日,由于天气原因,台州客运西站至平田的251路公交车停运了。张朝鑫考虑到老人们的出行安全,便拿起电话,一个接一个地通知老年乘客,以免他们白跑一趟。他的细心和周到,让乘客们倍感温暖。
“朝鑫把乘客当做自己的家人,他总是全心全意为乘客考虑。他还是个闲不住的人。如果场站内的石子路有水坑了,他就会拉着铲车拿着铁锹去填平;看到场站内有垃圾,他就会拿着夹子去拾捡。”徐红根说。
“水坑不填就会越积越大,车辆从这经过一不小心就会溅到乘客,会让乘客的乘车体验大打折扣。”张朝鑫说。作为一名“公交人”,张朝鑫时刻注意公司的形象和乘客的体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敬业精神。
以公交事业为傲他是公交人的榜样
自2003年起,张朝鑫便投身于公交领域,由最初的私营公交车包车业主,历经公交体制改革成为车队长,再到公交一体化进程中的调度专员,他已是公交公司的“元老”级员工。无论岗位如何更迭,他对公交事业的热情始终如一。身为驾驶员时,他驾驶的从茅畲到西站线路(257线路前身)是黄岩的第一支文明线路;担任车队长时,他所带领的线路是安全行驶的典范;转任调度员后,他快速适应岗位,成为了坚守一线的公交“摆渡人”。
在茅畲的驾驶员群体中,张朝鑫被誉为勤勉不懈的老黄牛。他患有青光眼,曾经动过十几次手术,但每次手术后,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回到工作岗位上。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他总是笑着说:“在家待着不放心。”即使是除夕夜,他也总是坚守到末班车回场后,再检查一遍车辆上的电源和车窗是否关好,才放心地回家与家人团聚。
虽然工作繁忙,但张朝鑫始终没有忘记对家庭的照顾。他的母亲因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总会趁着午休等空闲时间回家里瞧瞧,给母亲翻翻身、按摩一下手脚,再陪她聊会儿天。他说:“我特别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怨言。”
在同事中,他也是调解的一把好手。不久前,张朝鑫了解到车队的一名驾驶员因为琐事和家里人发生了矛盾,导致最近工作积极性不高。于是,他和徐红根商量后,趁着中午不忙的时候到驾驶员家中去做一做思想工作。在他们的协调下,驾驶员和家人都坐下来说出了各自的心声,经过一番诚恳的沟通,终于让各自的心结解开了。
“朝鑫是本地人,在村里认识的人多。之前也在村里当过一段时间的村干部,对每家的基本情况也算了解,在沟通协调上还是很帮得上忙的。”徐红根告诉记者,张朝鑫还在场站的搬迁上帮了很大的忙。
茅畲场站一共搬迁了3次,从原来的一亩空地到现在有围墙的场站,每一次搬迁张朝鑫都全程参与,忙前忙后。他说:“场站就是我家,我必须为‘家里’做好后勤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他的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场站的搬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