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融合推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持续缩小“三大差距”,推动“美好蓝图”成就“共富版图”。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当前,如何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激活生态资源潜力,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即日起,本报推出“聚力乡村振兴成就‘共富版图’”专栏,记者深入乡村,聚焦各地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创新探索与成功经验,凝聚起全社会关注乡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壮美画卷。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沙埠镇佛岭水库旁的横溪村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或漫步于整洁的村道,或驻足于水上栈道拍照打卡,或骑行于环库绿道,尽情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近年来,横溪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产业兴旺与和美乡村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环境改变: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
清晨,薄雾如纱,缓缓从佛岭水库升起,将沙埠镇横溪村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阳光穿透雾气,洒向大地,宁静的村庄逐渐显现,与水中的杉树、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在晨光中徐徐展开,勾勒出一幅“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然而,谁能想到,如今的诗意栖居地,昔日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过去的横溪村,道路泥泞、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多有不便。和很多山区一样,“大变样”前的横溪村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村庄的发展一度停滞,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横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从宰说,“上世纪80年代,我们村从佛岭水库底搬到了半山腰。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交通十分闭塞,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民的房屋几乎都是矮房子,村子的经济可想而知,年年都是‘集体经济薄弱村’。”
彼时,年仅18岁的徐从宰,也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去外地闯荡。经过多年的发展,运输行业经营得有声有色。“那时每年回家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有时回来小住一下就回去了,就跟在外的游子一样,对家乡的感情也越来越淡了。”徐从宰直言不讳。
2012年,村里的“老书记”找到徐从宰,希望他能回到家乡,用年轻人敢闯敢拼的那股劲,带领村庄闯出一片天地。接过重任,他将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回到了家乡。2013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他成了村里的“带头人”。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沙埠镇投资1320万元着手改造提升院岙线,建设“四好农村路”。横溪村以此为契机,以美丽公路建设为抓手进行节点打造,开启铺就美好生活“幸福路”的征程。
“一开始工作开展得很艰辛,村民们不理解、不支持。我们就按‘党员联系户’的形式,安排党员到每家每户不厌其烦地上门讲政策,早上劝、晚上聊。”徐从宰说。随着征地工作的有序推进,一条“幸福路”顺利建成,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出行条件。
2016年,横溪村借沙埠镇建设慢生活休闲小镇的契机,提出“慢游横溪”的构想,着手打造环佛岭水库运动营基地。“我们借助已有的美丽公路,接连建成观景平台与栈道,引进省级白金民宿‘花语堂’以及黄岩长跑协会、自行车协会等多个运动组织,不断完善‘休闲+运动’的蓝图。”徐从宰说。
数年间,近400米的水上栈道、2.4公里的佛岭水库绿道相继建成,90多间房屋完成立面改造,村庄面貌大幅改观。
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促乡村振兴
山明水秀,移步换景。横溪村村容村貌“大变样”后,其秀丽的景色吸引来了不少游客,特别是一些骑行爱好者来此,带动村庄民宿、休闲旅游等项目的兴盛。
“横溪村背靠太湖山,面向佛岭水库,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徐从宰说,如何在佛岭水库生态红线的“紧箍咒”下念好“致富经”,成为村“两委”亟需解决的问题。
“多年前的一次安吉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山水之间的独特魅力。同样是农村,安吉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乡村振兴之路。”徐从宰说,“我们这里也有如画的山水风光,既然无法发展工业,那就聚焦农旅结合,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筑好巢引凤来”。随着村里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花语堂”民宿主理人徐智莲的目光。“当时台州市区的中高端休闲民宿还是空白,这是个不错的发展机遇。”徐智莲说,于是,她租下了横溪村面朝佛岭水库的一幢村建大楼,投资建设民宿。如此一来,“花语堂”也为村里带来了每年7万元的租金收入。
“‘花语堂’不能只是一个提供住宿和餐食的休憩小站,更应成为承载大家欢声笑语和美好回忆的地方。”徐智莲说,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秀丽风景,在传统的旅游住宿基础上,她还将业务拓展到草坪婚礼、同学会、生日派对、公司年会等团体活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今,每逢周末时刻,客房总是爆满,往往提前两周才预订得到。
景美了,村富了,但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带领低收入村民走向共同富裕,是横溪村需要解答的新课题。
2022年,横溪村“两委”班子转换思路,变“走出去”为“引进来”,利用周边工艺品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对接沙埠商会和旭鼎工艺品党支部,引入工艺品来料加工,建立“裕民坊”共富工坊,帮助村民实现再就业。
在“裕民坊”共富工坊,村民们一边制作手工艺品,一边谈天说地。“以前,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做手工,还能赚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横溪村村民项春岭说。
“目前,共富工坊共吸纳60岁以上村民20余人,人均月增收1000元—1500元。”徐从宰说。共富工坊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让老年群体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工坊的运营凝聚了乡村发展的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家门口”就业,村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业态创新:多元发展助乡村腾飞
春风拂面,佛岭水库畔的埠里咖啡人头攒动,游客们或悠闲地听着音乐、品着咖啡,或围炉煮茶、享受野餐露营的乐趣。此外,游客在这里还可以体验自行车赛、机车环库游等充满活力的运动项目。
“这里环境优美,我们打造了以‘机车运动、逃离城市、青年社交’为主题的城郊村咖,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咖啡,更是情感交流的温馨空间。”埠里咖啡负责人张敏挺介绍,“过去,游客来到这里只能拍拍照,停留的时间很短。现在,游客们可以在这儿呆上一整天。”
如今,在横溪村,蜿蜒的水上栈道,让游客能够悠然欣赏湖光山色;埠里咖啡,为游客提供了一方惬意天地;花语堂、和美居、溪望等民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暖。
“我们这里有佛岭水库、环库绿道等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如果能让他们多停留几天,不仅能带动村里住宿、餐饮生意,村民们自产的土特产也能卖得更好。我真心希望游客们能在这里慢下来,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为村庄带来更多活力。”徐智莲说。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吸引力,让游客不仅愿意来,更愿意留下来?横溪村再次迈出新的步伐。“依托佛岭水库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正全力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与趣味体验于一体的露营基地。基地规划了萌宠隧道乐园、农事体验中心、屋顶咖啡以及多功能活动空间等特色项目,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休闲选择。”徐从宰说。
此外,横溪村将以生态为底色,依托龙潭独特的自然风貌,巧妙融合现代设计理念,通过游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的有机嵌入,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龙潭风景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生态体验。
来自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教师周畅作为市第十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被选派至横溪村,全程跟进村里多个项目的设计、构思与实施,助力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来到横溪村后,我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只有做强生态产业,打造‘造血型’增收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才能真正实现增收致富。”周畅说。
“新的业态能让乡村变成旅游‘目的地’,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还为村庄带来了多重经济效益。”徐从宰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