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通报了2024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市县名单,黄岩区首次夺得“大禹鼎”银鼎,这也是我区第四次捧回“大禹鼎”。
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最高奖,是检验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能四次获得这项殊荣,源于我区坚持不懈地推进“五水共治”,源于黄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追求,源于黄岩人民久久为功的努力和奋斗。
2024年,我区在多年治水成果的基础上,紧扣“不达标水体全面整治、水质优良率稳步提升”的核心目标,深入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和新“三五七”目标任务,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文化协同治理,以优良水环境持续擦亮三张“金名片”,不断唱靓“黄岩,一座甜了千年的城”。
过去一年,我区始终锚定水质提升目标,不断强化水环境监测预警,通过多部门协同,对永宁江、南官河、东官河、山水泾等主干河道及一级支河的80个水质重点断面点位进行每月1次日常动态监测。持续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实施水系连通、生态岸坡整治、水生植物恢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措施,努力构建“水下森林”系统。进一步深化黑臭水体风险点和重点河道的排查整治,区五水办协同相关部门、乡镇街道,通过自查、遥感监测等方式,对发现的新西河、新建河等8个返黑返臭风险点,制定“一点一策”,加快补齐影响水体水质的短板和漏洞。同时,开展河道清淤、“六小行业”清捞、雨污水管网排查整改等工作,使八方河河道水质有了显著改善。
据统计,1-12月我区13个地表水断面中12个断面达到考核标准,其中国控坝口断面水质为Ⅱ类,国控江口断面水质为Ⅱ类,省控朱砂堆、下埭头断面水质同比上升,达到Ⅲ类。16个水质微型自动站,1-12月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优良率达到93.7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去年,我区还开展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绩效评估工作,雨污水管道提升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网运维养护继续系统化推进,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共完成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江口街道污水管道排查清淤疏通14万米,清理井室1.1万座,清捞井室及管内垃圾近3000立方。全年共开展21个涉水重点工程及项目,实现项目投资金额共计1.7亿元。
在此基础上,我区还积极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坚持以“纵深化、常态化、数字化、品牌化”为导向,开展多部门联合督查,深化乡、村自查及乡镇级互查,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持续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结合中央、省、市工作部署,排查截污纳管,雨污管网、泵站运维等工作落实情况,持续提升断面水质。做好问题反馈整改,完成沙埠吕白洋的应急排查修复工作,江口街道雨污水管道提升工程、东城街道雨污水管道提升工程进度分别达到80%、90%,天元路污水主管网改线工程基本完工,农村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总体建设的60%。
今年,我区将继续围绕省、市治水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深入打好水环境整治攻坚深化战、巩固提升战,不断推进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助力黄岩打造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标志性成果,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