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黄岩沙埠窑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召开,就进一步论证沙埠窑址的重要价值,积极推进沙埠窑遗址申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工作展开研讨论证。
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出席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礼辉,市文物局局长蔡文富出席并致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主持会议,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作总结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沈岳明,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小蒙,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杜正贤等专家学者出席并参与论证,区委常委李友斌参加。
郑建华向参加本次论证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一直以来支持浙江考古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古代瓷器生产既是经济技术行为,也是社会文化现象,且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浙江古代瓷业生产系统的历史演变中,黄岩沙埠窑在其中一个时期起到了空间转换、技术交流和产业转移的中转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中的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意义,细化补充相关课题研究,系统梳理考古材料,提前高质谋划下阶段发掘工作,深入挖掘提炼沙埠窑历史学术价值,为中国陶瓷考古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徐礼辉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黄岩的宋韵文化底蕴深厚,以沙埠青瓷为代表的宋瓷文化,打破了陶瓷学界“台州无瓷”的传统认识,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我区正深入探索沙埠窑遗址活化利用的创新发展路径,计划通过重塑沙埠窑青瓷文化肌理,深入挖掘黄岩沙埠窑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希望各位专家在此次论证会上各抒己见、尽情抒怀,为黄岩沙埠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专业、精准的指导,守护、传承、发展好独具魅力的青瓷文化。
蔡文富在致辞中表示,黄岩沙埠窑盛烧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是制瓷技术的集大成者,集中了南北瓷业的技术交流成果,充当了越窑和龙泉窑产业转换的平台。今天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台州,共同论证沙埠窑的发展演变和地位价值,探讨保护传承的新趋势新理念。我们将以此次论证会为契机,加大对沙埠窑遗址群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考古工作站建设,高质量打造沙埠窑考古遗址公园,推进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形成更多考古研究成果。
孙新民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黄岩沙埠窑的考古发掘工作。他说,黄岩沙埠窑考古发掘工作注重制瓷环境、原料、工艺流程溯源,考古工作推进有序、梳理清晰,希望下阶段在做好考古工作的同时,进一步聚焦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的整体关系梳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谋划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方位展现黄岩沙埠窑的宋韵之美。
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沙埠窑考古发掘情况汇报,并就考古精细化发掘、历史序列溯源、文化背景构建等问题展开交流研讨。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了沙埠窑考古发掘现场,赴黄岩区博物馆参观了沙埠窑考古成果展。
据了解,沙埠窑遗址包含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等7处窑址点,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2019年至202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岩区博物馆、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联合对窑址群内的竹家岭和凤凰山窑址进行了连续5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出土的沙埠窑瓷片数以万计。窑址地层堆积深厚,窑炉结构清晰,文物种类丰富,经过考古人员的整理、拼对、修复,基本构建起沙埠窑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年代序列,不断完善窑业生产操作链以及相关产业链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