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区各地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力为农作物构筑温暖防线,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稳定。
位于新前街道前洋村的文秀家庭农场种植有50多亩红美人和沃柑,正值挂果期的沃柑容易遭到冻害。农场负责人张文秀一大早就开启水泵,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将水精准而均匀地喷洒在每一株柑橘根部的土壤中。
“把大棚封得严实后,让每棵树都喷上20分钟左右的水,土壤底部蕴藏的热量与冷水相互交融,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就像给果树穿上了一层保暖内衣,即便气温骤降至零下五六度,果树也能安然无恙。”张文秀一边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边耐心地讲解道。他还着重强调使用流动的活水进行灌溉,“死水在低温下易结冰,影响效果,流动活水能更好地保护柑橘树,提升抗寒能力。”
“通过持续灌水,可以使树根部位的土壤温度高于地表温度2-3度,从而增强柑橘树的抗冻能力。”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高平说。
“大棚加小棚,温度可以提高三度。”在北洋镇的曦禾农场,眼下正是小番茄成熟上市的时间,农户正和农技人员一起,做好地膜覆盖、大棚内增加拱棚等保温防寒工作。大伙先将厚实的地膜仔细地覆盖在每一行植株的根部,保障土壤的温度不会过快散失。随后又在大棚内部精心搭建起一个个小巧而坚固的拱棚,这些拱棚如同一个个温暖的小窝,将小番茄层层包裹住。“我们在番茄和青椒大棚里搭了三层膜,有地膜、内棚膜和大棚外层膜,应对低温没问题。”工作人员林巧于说道。
连日来,区农业农村局的10多支党员小分队还深入全区蔬菜大棚、菇棚等重点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做好隐患点位巡查、加固、整改。其中,粮油、蔬菜党员小分队共指导服务主体15余家,落实番茄、红茄等覆盖保温措施8000亩,加固设施5000亩,熏烟加温措施1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