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黄岩民生
“山货”出山记:从“藏深山”到“火街区”的共富蜕变
2025年08月06日 15:36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从山区农户蹬着三轮车跑遍集市却卖不完蔬菜,到城市里贴着“长潭湖”标签的土特产成为抢手“顶流”。从香猪因缺手续进不了市场,到猪仔刚落地就有订单……黄岩的“山货”们,正经历一场从“藏深山”到“火街区”的蜕变。而这场蜕变的背后,铺就的是一条山乡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共富之路。

  街区外摆的“热气”与“人气”

  “这里有鸭蛋、梅干菜,还有刚出锅的麦鼓头,快过来看一看。”清晨六点,台州黄岩长潭湖生态产品旗舰店门口的“外摆位”腾起袅袅热气,烤炉里的麦鼓头滋滋冒油,面香混着梅干菜的咸香飘向街头,勾得路人直往这边瞅。

  “昨天买的馒头松软得很,今天再带两袋给爸妈!”市民王阿姨踮着脚往玻璃柜里瞧,只见竹蒸笼里的屿头馒头雪白饱满,旁边盘子里码着香气扑鼻的麦鼓头——这两款带着“长潭湖”标签的土味点心,成了街区新晋“顶流”。刚出炉的200个麦鼓头,不到两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店员不得不临时加单。

  店内货架上,贴有统一标签的豆腐、笋干、番薯庆糕整齐排列,连土猪肉都套着“长潭湖”标识的包装袋。“以前要跑到山区才能买到的山货,现在下楼就能拎回家。”住在马路对面管驿小区的李大爷拎着购物袋,装着大米、菜籽油和两盒铁皮石斛——这些曾藏在黄岩西部“六乡一镇”大山里的土特产,如今成了市民菜篮子里的“香饽饽”。

  从“日销三百”到“日进数万”的转型密码

  谁能想到,两个月前这里还是“门可罗雀”的冷清模样。

  “刚开业时一天营业额才两三百元,我夜里睡不着,总琢磨着怎么让山货‘活’起来。”台州黄岩长潭湖生态产品旗舰店负责人陈军曾是房地产销售,转型之后心里也没底。转机出现在今年外摆经济这股潮流:旗舰店门口辟出“外摆位”,每周办一场“山区好物专场”,周一推宁溪豆腐,周三卖富山高山蔬菜,周末再摆上茅畲香猪肉。热气腾腾的现做点心打头阵,香气引人流,实惠聚人气,渐渐攒出了“回头客”。

  “光东魁杨梅,一天销售额就有三万多元,但光靠线下摆摊不够,得把山区‘散兵游勇’聚成‘正规军’。”陈军所在的台州黄岩长潭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今年年初黄岩城发集团与镇村联手成立的“菜篮子”共富公司。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遍西部“六乡一镇”,从上百种土货里“优中选优”:宁溪豆腐要选古法点浆的,铁皮石斛得是海拔500米以上种植的,茅畲的藏香猪要查养殖周期、检疫合格证明。

  “以前我们的菜‘养在深闺人未识’,拉到城里摆摊,人家嫌包装土、没品牌,卖不上价。”宁溪镇农户徐桂兰还记得,过去两亩菜,她得骑三轮车往返集市几十趟,一个月卖不完不说,还常因磕碰烂掉不少。如今,公司派来的收购车直接停到田头,菜叶上还沾着露水,就被贴上统一标签,送进了城区的商超、酒店,她的菜不仅“一次性卖完”,单价还涨了10%。

  “菜篮子”里的幸福账单

  晚上打烊时,陈军的记账本又添了新数字:旗舰店当天营业额4.2万元,线上订单还有200单待发货。而在百公里外的西部山区,农户们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徐桂兰算过账,加入共富“菜篮子”后,她家年收入将上涨上万元,中风老伴的药费再也不愁了;毕顺福的农场年均增收15万元……一个个家庭的“小账本”,最终汇成了区域发展的“大账单”。全区半年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长6.4%,高于全市平均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5,比上年同期缩小0.02,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些数字的背后,藏着无数山货“出山”的故事。

  如今,台州黄岩长潭湖生态产品旗舰店的“外摆位”成了黄岩的“共富窗口”:清晨有阿婆带着刚摘的番茄来寄卖,午后有年轻人举着麦鼓头拍打卡视频,周末还会有山区农户带着竹编筐、拎着自制笋干来摆摊——热气腾腾的不仅是刚出炉的点心,更是山乡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烟火气:它让深藏偏远山区的资源,搭上了通往现代市场的“高速路”,也让“共富”二字,有了触手可及的温度。

  山货“出圈”背后的共富链条

  在茅畲乡山卡村,顺荣达家庭农场的猪圈里,藏香猪正拱着食槽哼哼唧唧。农场主毕顺福翻着手机订单笑:“上个月卖了五头,全是长潭湖公司牵的线!”过去,他的藏香猪全靠朋友零散预定,却卡在屠宰环节进不了正规市场,最多月销二三头。如今茅畲乡和台州黄岩长潭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帮他对接了专业屠宰企业,办齐检疫手续,还打通了食堂、餐馆的批量采购渠道,“现在猪仔刚落地,订单就排上了。”

  在宁溪镇、富山乡等地,一支支由党员组成的“高山蔬菜小分队”成了山货“侦察兵”。队员们翻山越岭,把藏在农户家里的手工红薯粉、中草药“挖”出来,还牵头建了多个产业合作基地。从播种时指导科学施肥,到收割后统一加工包装,再到用数字化系统给每批山货“上户口”,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这颗菜在哪块地种的、哪天施的肥”——靠这股子“较真”,“长潭湖”山货打进了市区高端市场,铁皮石斛、茶叶等产品的溢价率超过20%。

【作者】: 记者 章鸣宇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领导开展“八一”走访慰问活动
区人大专题调研助推“长潭湖共富菜篮子”项目
区人大调研我区检察工作
童眼看环保 绿色润童心
“山货”出山记:从“藏深山”到“火街区...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人文为“核” 铸价值认同新范 ——我区实...
黄岩区新前街道:模具之乡的人才密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