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亮青年时代正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他目睹帝国主义、反动政府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问题。1928年1月经林泗斋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林泗斋在领导农民减租斗争中被捕入狱,陈叔亮为避开险恶环境,到邻县当小学教师。次年,赴上海考入刘海栗创办的“上海美专”,一面潜心学习书画,一面在上海台州公学兼课,给他后来从事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陈叔亮回到家乡,海门、温岭、新桥等地中小学教书。他积极响应党提出的“抗日救亡”的号召,在横峰桥宗文中学组织“爱国剧团”,在新桥扶雅中学组织“怒吼化装宣传队”,自编抗日小调、歌曲(如《保卫大中华》等)在黄岩、温岭等地上街串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街头墙上绘制抗日漫画、壁画,如《送君上战场》、《军民相帮助,抗战有活路》、《谁使我们家破人亡》、《后方多一份助力,前方便多一份胜利》、《我们的妻儿姐妹》等,以多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唤醒民众。
1937年芦沟桥炮声响起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陈叔亮在党的召唤下,带领几个学生辗转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留校执教美术。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主席的重要讲话,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从此,其美术创作开始走上了崭新的道路。延安8年,他发愤进行美术创作,佳作迭出。其中最为人称颂的是《西行漫画》,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并为之题词,对广大指战员、边区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抗日爱国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中央文化部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创作了大量的书画艺术作品,发表过20多篇学术论文,并有《新美术运动》、《国画问题》、《漫谈工艺美术》等10余种专著出版,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叔亮爱憎分明,对敌人,对残害人民的社会蟊贼,用他的笔揭露他,诛罚他,毫不留情。对人民,对人民的功臣,他总是用他的画笔赞美他们,歌颂他们。
陈叔亮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为家乡写了许多匾额与题字:黄岩县政府大门口照壁上写的“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的联语是他写的,黄岩中学的校牌也是他写的,路桥各地留有他许多墨迹。
1982年,经中央文化部批准,意大利艺术家拍摄的电影《神笔陈叔亮》在国外放映。
1983年秋天,陈叔亮已是82岁高龄了,听到家乡蜜橘熟了,很想来吃橘子,先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诗:
却忘镜里鬓毛秋,老去还思作壮游。
却忘镜里鬓毛秋,老去还思作壮游。
闻道故园新橘熟,昨宵飞梦到台州!
1991年7月21日,病逝北京,享年91岁。当时的黄岩市人民政府决定兴建“陈叔亮书画馆”,以纪念这位享有盛名的书画艺术大师。这座坐落在黄岩九峰公园内占地1500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的“陈叔亮书画院”,已于1994年11月7日隆重开馆,馆名系著名国画大师刘海栗生前题写。陈叔亮夫人肖远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开馆仪式,并捐赠了陈叔亮遗存家中的所有好作品,共计书画250幅印章94枚、图书61册和20位名家的书信,以及她和陈叔亮在抗日战争时期合作的歌曲唱片等。
【作者】: 【编辑】:吴荧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