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黄岩人物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访百龄伉俪郑学础和张雅琴
2011年03月11日 08:59 来源:黄岩新闻周刊 【进入论坛】

 老两口一起烧饭。

郑学础闲暇时,爱逗逗小猫玩。这只猫是流浪猫,他们饲养多年。

1981年,他们在灵隐寺大雄宝殿前留影。

 

郑学础常读报给张雅琴听。

     2010年重阳节,下浦郑村老人协会为90岁以上老人们过生日,记者拍到的一个瞬间。张雅琴饭量小,郑学础便为她把面夹到小碗里。

老两口于1991年2月21日的合影。

  编者按:

  在《诗经·邶风·击鼓》里,有这样一句诗,最令人感动和向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便是101岁郑学础老先生和102岁张雅琴老太太的真实写照。18岁那一年的正月十八,郑学础与张雅琴结为夫妻,转眼如今,两人均年逾百岁。沧海桑田变迁,唯独不变这一段相依相守百年伉俪的爱情,在83年光阴中流转。

  珍宝

  阳光温淡,天气乍暖还寒。

  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的一幢老房子下,泛旧的木柱子已被磨得圆润如珠,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

  郑学础老先生坐在门口的藤椅子上看《参考消息》,没有带眼镜。老伴张雅琴便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默默地注视着前方。一只通身是黑的猫儿,眯着眼睛卧在身旁,偶尔打一个哈欠,露出一对黄色的眼睛。

  在这里,时光似静止了一般。

  “我来给你念一段《‘债主’中国对美影响力日增》。”郑学础轻轻地对老伴说,“美国驻华使领馆发出的外交电报显示,中国作为美国第一大债主的影响力在日益增加。在美联储与金融危机的余波作斗争之际,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在投资美国金融企业中遭受巨大损失……”

  张雅琴面露微笑,安静地听着。她的眼睛不好,只看得见微弱的光线。郑学础的眼神好,阅读《参考消息》、《钱江晚报》上的五号小字都无障碍,并且常会将一些新闻说给老伴听。

  郑学础老先生,在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十四日,生于高桥街道下浦郑村。张雅琴长他一岁,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于邻村鼓屿(今属南城街道)。两人结婚时,郑学础才18岁,他深深记得那天是正月十八。

  结婚80周年以上,被称为“橡树婚”。粗算来,这对百龄伉俪已携手走过83年时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中的千古名句,就这样不经意在他们身上印证,这样的爱情是珍宝,难遇难求。

  陋室

  与记者聊得欢乐,郑学础从屋中捧出一本厚厚的相册,递予我细细翻看。那一张张老照片裹着昔日回忆,扑面而来。

  有一位王观岳先生曾撰《百龄伉俪庆八一婚史》一文:在黄岩乃至台州各县的蚕桑业界的早辈同仁中,大多数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知道他(郑学础)是闻名遐迩的下浦郑村进行科学栽桑、养蚕、抽丝的奠基人之一。早在盛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酒杯唐玄宗李隆基誉为诗、书、画“郑虔三绝”,并被封为广文馆博士的郑虔先生,后因涉及“安史之乱”,被封伪职一事,幸免一死再谪至泰州改任司户参军。郑学础先生,便是他的第49代裔孙。

  早年时,郑学础从浙江省立蚕桑职业学校毕业后,即紧随其兄郑滔先生(1889~1960年),先后在杭州、临安等地与人合资,或独资创办过“萃盛”和“大全”蚕种场。其所培育的“天官牌”和“帆船牌”蚕种,由于质量上乘,在杭州、绍兴一带颇有名气。

  在家乡时,两兄弟就曾在下浦郑村和城关明因寺旧址(今台一医门诊大楼)两处,先后建立起成片的新式模范桑园十余亩,还购置缫丝车十数台,抽出声名远播的“下浦郑丝”,为黄岩日后科学发展蚕桑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广大的下浦郑村乡亲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高潮时,他们兄弟俩又积极向人民政府建言献策,曾先后在茅畲、前蒋、潮济……等地帮助当地村民组织起集体化的科学养蚕基地,为黄岩的蚕桑生产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兄弟两的事迹,至今还为黄岩蚕桑界的从业同仁所津津乐道。

  ……

  现在郑学础与老伴张雅琴居住在三间旧式的木房子里,生活硬件不能算好,家具均是旧式的。该有的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电饭煲之类都齐全。

  儿孙们在外开枝散叶,每月送来的生活费已超过生活开销费用,因此郑学础总摆手不要。老人家不收钱,于是他们来看望时便拎来许多海鲜,把一只中型冰箱塞得满满的,才算休。“冰箱冷冻格里,放满了孩子们过年时送来的鲜货,慢慢吃。”郑学础笑着说。他们生活尚能自理,不需请保姆。

  木柱留日色,微风叩门帘。虽是陋室,但见如此温馨场景,何陋之有?

  相守

  郑学础搬出一张椅子来给记者坐,他的行动之矫健,出乎意料。屋子边有几块地上的绿色小菜,是他平日所栽种。屋后的一片橘子树,也是他主动要求帮助邻居料理的。每逢“三、七高桥市日”,郑学础都要步行往返三公里到集市上采购一些平日爱吃的海鲜和各类小商品回来。

  “从60岁开始每天晨跑,那时候没人跑步,因此别人都以为我疯了。但我跑我自己的,除下雨下雪天外,一直不间断地坚持着。”郑学础笑着说,“一直到跑不动了,就改为散步,到坦桥村的村委会,然后与老朋友们聊聊感兴趣的时事话题,然后再散步回来。”

  张雅琴的脚曾跌伤过,因此脚步缓慢,行动不是很方便。她不常外出,每天在家烧饭烹饪,整理家务,衣服用洗衣机来清洗。她的勤劳和贤惠有目共睹,她和老伴的衣着干净,面容整洁,令人赞叹。

  他们的身体十分健康,血压均如中年人一样。王观岳为这对百龄伉俪归纳过16字长寿秘诀:饮食有度,起居有序,心态平衡、淡泊名利。

  整理一下郑学础老人的语言,长寿秘诀如下:晨起饮一杯温水;每日吃一只鸡蛋;起床前先按摩全身,廿余年不断;早餐以麦面为主,中、晚餐以米饭为主;每日行三千步;荤素常搭配,海鱼天天吃;时令新鲜水果,求有不求多;晚八时晨四时,起居有规律;平生不吸烟,午餐一盅酒,活血;看报谈新闻,写字撰家谱;名利身外物,不遇也不求。

  其实,这样的生活并不见得有多么独特之处,最重要是相知相守的心灵相伴。与郑学础交流,并无障碍,说话大声些,他对问题均能回答;但与张雅琴交流,却是非常困难,只得只字片语。那么他们两人是如何交流的呢?

  这个下午,记者记录了这一幕。

  要做饭了,郑学础打开电饭煲,张雅琴从角落里取出大米,郑用牙罐舀了水洗米,然后从冰箱里端出一碗带鱼,放入蒸盘中。最后盖上电饭煲,按下按钮。

  张拿着一只水壶来到水缸边舀水,郑已经走到煤气灶旁等候。他从张手中接过水壶放到煤气灶上,拧开开关。

  ……

  话语极少,即便有,也是轻声细语,外人似乎听不明白。他们之间,有时是一个指尖的微微捧出,有时是靠近的呼吸声,然后便知道对方要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原来,生活到最高深境界,是一种默契,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默契。

  原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也是将生活视如时光漫步般默契。

【作者】: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举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区委理...
包顺富在督查“五大攻坚—永宁焕新”重点...
包顺富调研督导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区委举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区委理...
陈晓东一行来黄走访调研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黄岩11宗地块亮相长三角土地展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