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在橘乡,青圆是当下的应景美食。吃着一个个软糯的青圆,嗅着芳草的味儿,那便是春天的味道。通常这个时候,橘乡一些特色小吃店都会推出青圆,过往的路人闻着那缕缕清香,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买上一两个尝尝。
在方山路,有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小吃店叫“宁味斋”,店主最近做的青圆很受市民欢迎,一天卖出上百个,店主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一般,他们在晚上包好青圆,然后第二天卖的时候再蒸熟,这样大家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青圆了。最近,记者前往那家特色小吃店,用相机记录了青圆制作的全过程。
橘乡人所谓的“青”,通常指鼠曲草。春天,人们在田间地头随处可以看到这些草,它们嫩绿中泛着点白,带有细细的绒毛,开出的花朵像是一粒一粒的黄米。不过,要做青圆,就得趁着这些草刚长出来,未开花的时候采摘。当晚,店主将新鲜的嫩青洗干净后,放在沸水里焯了一遍,再洗干净,然后放锅里焖上三五分钟,出锅后的“青”变得很嫩很烂,便于与糯米粉充分混合。
揉粉团既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期间要不停调整粉和水的比例,没有一定经验无法驾驭这活。通常糯米粉加入少许温开水,加入“青”,揉均匀,面团就变成了翠绿色,并带着“青”特有的气息。
另外一旁,店主的老伴负责切馅料。鲜肉、腌肉肥瘦分离,切丁;鲜笋、香菇、豆腐干、白萝卜、荸荠、葱头切丁。一切准备就绪后,店主开始炒馅料。只见她麻利地将肥肉放入锅中榨油,再倒入瘦肉翻炒,加入一些料酒去腥,再相继倒入蔬菜,加少许酱油、蚝油、盐,不停翻炒,炒匀后出锅,装入器皿中,晾凉备用。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做一件事情果然是熟能生巧,做青圆也一样。
接着就是“嵌圆”了,店主从一大块粉团中捏下一小块,搓圆,在中间捏出一个坑,填入馅料、封口,做成一个封闭的球形,一个饱满有料的青圆就做好了。
这时候可以煮开一锅水,把做好的青圆垫上纱布或者菜叶子,相邻青圆之间要分隔开来,避免在蒸的过程中发生粘连。蒸笼上锅蒸20分钟后,敞气3至5分钟,即可出笼。
青圆随着热腾腾的蒸汽出笼,从色彩到香味,乃至口感,都带着春天的气味。色泽翠绿,那独特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垂涎欲滴。拿起一只,咬在嘴里很Q弹。虽说糯米粉容易让人有饱腹感,但这青圆吃一个完全过不了嘴瘾。
现在,市民的舌尖味蕾“尝多识广”,有些自己在家做青圆时,还喜欢在绿色的糯米表皮下包上新奇的馅料,豆沙、莲蓉、核桃芝麻,就好像月饼一样,青圆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口味。不过,个人还是比较偏爱家乡这种传统的口味,散发着青草的香味,透着儿时的回忆,蕴含着家的味道,交叠着各种怀旧情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