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悠悠,有着三千多亩笋竹基地的上洋乡沈岙村,打造了一个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礼堂。传统手工和现代工艺在这里碰撞、交织,村民们在这里学习、健身。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沈岙村村民的精神生活。翠竹悠悠,有着三千多亩笋竹基地的上洋乡沈岙村,打造了一个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礼堂。传统手工和现代工艺在这里碰撞、交织,村民们在这里学习、健身。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沈岙村村民的精神生活。
竹制工艺述说村史民情
“沈岙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锦绣山川,古称‘锦川’,后在改川为岙的大背景下,故称为沈岙。”在沈岙村文化礼堂村情村史展区,记者详细了解了沈岙村村名的由来。今年2月份,沈岙村文化礼堂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一类示范性文化礼堂。
聊起文化礼堂创建,村党支部书记王俊昌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文化礼堂从开始创建到完工,村“两委”班子分工合作,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我们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利用村里自然资源,自己设计格局。文化礼堂建好后经济实用,简简单单又不失特色,充满乡土味道。”王俊昌说。
沈岙村文化礼堂由“竹廊道、锦川讲堂、竹制品展陈室、大会堂”几个功能区块构成。楼梯墙面上悬挂着村情村史、乡风民俗、特色产业、乡贤名士、姓氏族谱等展示板,浏览完这些就可以大致了解沈岙村。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楼梯转角处的笑脸墙,展示着沈岙村民的热情与质朴。
沈岙村曾以竹子为主要产业,竹编历史悠久。对此,该村的文化礼堂也以竹制品、竹文化为主要展陈内容,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竹文化展示区。
竹廊道是竹文化展示区的一部分,它从村入口处一直延伸至文化礼堂。竹廊道以图文形式介绍村里清朝年间兴隆桥、一品塘等文物古迹,以这些为载体,村里的历史传说也代代相传。“平时走在竹廊道上,看到这些历史古物,才知道村里原来还有那么多‘故事’。”村民小蔡告诉记者,文化礼堂里还整合了不少村情村史,这让他们小青年大开眼界。很多村民也有同感,只要走进文化礼堂,看了这些“故事”,就能知晓本村的发展轨迹,感受本村的文化底蕴,很高兴,也很骄傲。
三楼竹制品展陈室是文化礼堂的精髓所在。展陈室内,有精致实用的竹箩筐、竹篮等竹制品老部件,还有造型精美的竹相框、小水车摆台等现代竹制工艺品,让人看了爱不释手。竹子在这里散发出了新的活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以前村里从事竹编的人很多,现在那些手艺人老了,年轻人又不愿干,竹编手艺就落寞了。这个竹制品展陈室,不仅可以让村民观看欣赏,也希望能吸引投资商来村里,就地取材开发设计竹制品。”王俊昌说。
技能讲座推动产业发展
锦川讲堂是文化礼堂二楼一间占地面积八十多平方米的房间。讲堂内的装饰品也都取材于竹子,室内透着竹子的清香。小小讲堂,不定期向村民传输着文化,丰富着村民的精神世界。
钩梢护竹、笋材两用、毛竹垦复、竹林抚育……近日,村里邀请了农技专家在锦川讲堂开设了笋竹栽培技术讲座,二三十位村民聚集在讲堂里,有的还带来笔记本,一节课下来,村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笋竹两用林基地是村里的“造血型”扶贫项目,如何发展好笋竹两用林,是不少村民关心的话题。村里组织的这些日常讲座,既让村民尝到了知识带来的实惠,也推动了全村笋竹产业的发展。
“文化礼堂是场所,更是延续乡村传统文化、传承村庄文明礼仪的‘殿堂’。好文化送下去,村民才能乐起来。在村里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礼堂为广大村民保留了一个精神家园。”上洋乡宣传委员黄伟说,有了这个平台,乡里的一些主题活动也经常放在沈岙村文化礼堂开展。不久前,上洋乡读书月活动暨何敬业教授文学讲座走进锦川讲堂。何教授将近三个多小时的讲解,既让村民接触不同习俗的趣闻趣事,也给文学爱好者介绍超现实主义文学,着实让村民享受了一次“文学大餐”。
王俊昌告诉记者,下阶段,锦川讲堂还会请村里的种植能手来讲讲种植经验,让村民们互相交流种植心得。“村民经济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种植农作物,除了笋竹,现在村民还尝试种黄桃、猕猴桃等作物,这些农技讲座对种植户来说很实用。借着美丽乡村的东风,有不少游客来沈岙村游玩,东西种得好,来买的人就多,这也给大家增加了不少种植信心。”王俊昌说。
缤纷节目丰富群众生活
沈岙村文化礼堂是个名副其实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这里成为了村里排舞队、鼓乐队、乒乓球队等群众文化团队的“根据地”,其中排舞队更是乡里小有名气的文艺团队,经常受到其他村的演出邀请。
“村里给我们提供了专业的音响设备,文化礼堂一楼大厅是我们的排练厅,碰到刮风下雨也照样可以跳,队员排练很方便。”排舞队队员牟君萍告诉记者,没有文化礼堂前,大家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家看电视,总是冷冷清清。自从有了文化礼堂,一天到晚,文化礼堂总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大家都扎堆这里,尤其是晚上,女的跳排舞,男的看热闹,比上班还准时。“现在夏天,容易出汗,她们就跳一个半小时左右,冬天时间跳得长些。每次跳完,她们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王俊昌说。
鼓乐队是沈岙村的传统队伍,村里原来有一个戏班,各种行头都在,就是缺乏传承人。如今,为数不多的老一辈戏班成员组建了鼓乐队,教村里对鼓乐感兴趣的青年人打鼓,他们希望能把村里的文化传承下去。鼓乐队一般在大会堂练习,场地开阔,舞台大,这个可容纳千余人的大会堂,是村里节目演出、开大会的重要场所。
过年的时候,文化礼堂尤为热闹。外出的村民返乡,一波接一波地来到文化礼堂。新春佳节,村民围在一起话家常,下下棋,有一茬没一茬地说着村里的变化,文化礼堂里充满了温馨,透着浓浓的邻里情。
沈岙村的文化礼堂,现在是村子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成了村民的“集体客厅”,让村民多彩的生活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