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春风化雨勤润物 芬芳吐蕊香满园
2019年09月10日 10:45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玉宇秋澄,丹桂初芬。第35个教师节,悄然而至。“笔尖耕耘桃李地,墨水浇开智慧花。”对每个人来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老师是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让我们向默默奉献在教师岗位上的辛勤园丁由衷地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6位教师,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声音。

  匠心铸就专业

  吴良淞,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从教二十多年来,吴良淞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他深知计算机网络虽然听起来高端大气,但实际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门课程,是他一直在探寻的课题。

  在多年实践探索中,吴良淞发现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培养目标的愈加清晰,职业教育的关注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教学过程。于是,他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独创了基于模拟公司制的项目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逼真的项目中解决实际网络技术问题,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向某个方向发展,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职业素质,为未来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吴良淞说。他运用此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连续六年辅导学生参加市中职技能大赛均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省中职技能大赛多次获二、三等奖。并积极研究课题、撰写论文,主持完成省市级教学研究课题三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多次获一、二等奖。

  从教者,小则耕耘三尺讲台,一方天地;大则走向世界,惠及学者。吴良淞从不吝啬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曾在省计算机教研大组年会上作专题讲座,并多次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开设专题讲座、公开课、示范课,他也曾应国内大型职教论坛“职教圈”邀请,在腾讯课堂开设讲座《模拟公司项目教学历程》,为全国四百多名职教同行作网络同步分享和交流。

  面对社会变化,作为教学一线人员,吴良淞感慨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同时深叹教材内容与现实需求距离之遥远。于是,他积极追寻创新的教育观,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自主设计建设物联网应用实验室,主编出版多本专业教材应用于专业教学。在课堂上,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学生走入看似枯燥的工程领域,用诙谐易懂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白看似复杂的逻辑过程,生动地诠释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吴良淞常常告诉学生,学专业并不轻松,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还要树立方向和目标,鼓励自己不断朝此目标前进,更要对自己有信心,学会坚持。

  一片丹心育桃李

  王慧芬,黄岩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她勤勤恳恳,敬业爱岗,将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是良师亦是益友,她就是王慧芬。在教师岗位的二十六年时间里,她始终以一片丹心育桃李。

  “既然当了一名教师,就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王慧芬说。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默默耕耘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深知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好语文。她说:“学好初中语文最要紧的是注重阅读和写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阅读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都是从兴趣开始的。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王慧芬以幽默生动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用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究作为深入学习的保障。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渐渐喜欢上语文课,渐渐期待语文课上的各种小组讨论、故事演义、短剧表演、辩论等等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了课外的广泛阅读,而且积累了大量写作的素材。

  “一线教师往往长于实践,短于理论,而阅读可以使我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以提升。”王慧芬说。2017年9月,黄岩区王慧芬名师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她组织工作室伙伴们共同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撰写、交流阅读心得,对教育教学实践有了更多的思考。此外,她还组织工作室学员开展学习培训和主题研修,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带领工作室积极参与我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在区初中语文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以工作室的形式,语文教师们可以一起学习实践、合作交流、共同提升。”王慧芬说。

  此外,王慧芬还十分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下乡支教和帮带活动,与兄弟学校和本校的年轻教师结对,通过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方式尽心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扎根农村静待花开

  杨魁,宁溪初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在宁溪初级中学的留守儿童教室,杨魁正在和初一新生探索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大家围坐在实验器材旁仔细观察现象,并认真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宁溪初级中学是由三乡一镇合并而成的农村中学,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在生活、情感、心灵、舆论等方面承受着压力,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孤独、偏执,抵触与同学的正常交往,进而容易诱发诸多不良行为。

  “曾经有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大概是为了保护自己,她表现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态度,常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操场上。对于学习,她也越来越抗拒,甚至开始逃学。”杨魁说。就在其他老师束手无策时,他主动承担起教师、家长的双重职责。课堂上,他更加关注这名学生的表现;课余时,他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辅导。

  在杨魁一点一滴的关怀下,这名学生慢慢地融入班级,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老师们也都觉得她越来越阳光。“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多留心观察,以爱动其心,以智导其行。”杨魁说。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杨魁时常告诫学生:“科学总是在不断验证中完善的。”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探究科学,他积极改进和创新实验。如在研究七年级科学“液体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时,在结合教材进行实验操作时,他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他和学生经过多次思考和实验,最后确定巧用实验器材,探究液体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有效克服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单一变量。此举不仅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领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且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虽已是名师,但杨魁并不满足,他更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时常向他人求教,虚心听取诸方意见,汲百家之长,在教育改革的激流中勇进,萃取精华而凝炼,酝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情怀。

  用心创新活动

  王以贤,黄岩区实验小学德育副校长兼校少先队总辅导员。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工作者,二十多年来,王以贤始终奔跑在少先队事业的红色大道上。他经常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机会,设计方案,组织活动,让队员们都能有意义地“动”起来。

  近两年,王以贤结合各种节假日和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了几十个系列活动。如元旦时,推出“元旦快乐一起秀吧”;学雷锋日,用“雷锋精神宣传快闪”向雷锋致敬;六一儿童节时,设计“奇迹安全馆”六一争章活动;国庆时,举办“迎国庆,我为祖国过生日”活动;建队节,组织队员向“国旗、党旗、团旗、队旗”敬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组织下,“仪式感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工作:入学仪式的晚上,他为孩子们点亮小烛灯,引领孩子们去寻找“那个光大的世界”;入队仪式上,他将新队员们画的“梦想画”装进“时间胶囊”,让队员们对自己的梦想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他的创意下,一个又一个有趣好玩又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诞生,并陪伴着队员们快乐健康成长。

  “少先队组织不仅要引导队员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更要为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儿童‘听党话、跟党走’,让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辅导员们的引领下,队员们在自主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在自主合作中快乐成长。”王以贤说。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为了让活动更具吸引力,王以贤和队干部们一起精心设计方案,反复“打磨”。“少先队工作是‘痛并快乐的’,每次活动的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甚至是难以解决的。”王以贤说。但他从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方案,相反,他敢于挑战困难,与难题“折腾”,并乐此不疲。

  为更好地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培养更多的黄岩少先队工作专业人才,5月23日,黄岩区王以贤名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首席导师,王以贤说:“我们工作室将围绕少先队改革方案,从理论研究、技能培训开始,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少先队活动研讨为途径,力争编写一些少先队特色课程,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一束光的追求

  王慧,院桥镇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只要有一束光,每个孩子、每个老师都可以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是王慧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的追求。从教二十多年来,他的岗位在变,角色在变,坚守课堂的初心不变。

  每一束光的发出,都有一个“光源”。他的“光源”来自2003年区教研室组建的“黄岩区首届小学数学骨干老师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里,他从指导老师那汲取了“光的能量”,促使他快速成长。此后,他开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先后获得了区教坛新秀、区数学名师、市优秀教师、市数学名师等“荣光”。

  当了校长后,各项事务日益繁忙,但他仍坚持数学学科的教学,用教学的亮光点亮课堂。在他的心里,一束光虽然可以点亮课堂,但是远远不够。这一束光需要发散,需要让更多老师登上更高的专业平台。于是,他制定了“双向推门听课”制度,即领导班子随机推门听课制度和教师随机推门听课制度。同时,他还以身作则,每学期带头先上校本教研示范课,开启了校本研训的新风尚。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孩子的事无小事,管理重在细节,细节重在落实。”王慧说。自从来到院桥镇实验小学,学校俨然成了他的另一个家。平日上班,早出晚归;节假日,他总要回学校看看。作为“大家长”,他把“光”洒进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他经常找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他关注食堂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心系孩子们的健康。他还经常和离校较远的孩子们一起坐公交车,为他们保驾护航……不仅如此,他还立足本土资源,发挥局域优势,践行“紫藤”教育。开设了紫藤长廊、紫藤书吧、紫藤课程,积极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这个暑假,学校的紫藤文化硬件框架全面拉开,这将成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展示他们成长的舞台。

  “一束光的追求,或许微弱,但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不停止生长……教育人和学生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王慧说。

  用爱伴孩子成长

  徐凌燕,区翠屏春晓幼儿园园长。

  “幼儿教育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每位幼儿的闪光点,就会捕捉到他们的精彩瞬间,感受到自身的教育价值,体会到这份职业带来的满足和幸福。”徐凌燕说。

  每天清晨,徐凌燕总是带着一脸微笑迎接孩子。当孩子们走进教室,她蹲下身子,送上一个深深的拥抱,把自己的好心情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她就会用自己的微笑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当孩子们调皮捣蛋时,她总是耐心地教导他们;当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默默哭泣时,她总会走上前,摸摸他的小脑袋,安慰他。“每个孩子各不相同,我们要用爱心去接纳每一位孩子。”徐凌燕说。

  在日常生活中,徐凌燕常常和孩子们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在一次谈话中,她了解到孩子们觉得教室空间太小,拼搭材料也太少。于是,她为孩子们找来了轮胎、海绵棒、地垫、呼啦圈、纸球、木棒等材料,还将园内的多功能厅作为孩子们自主游戏的场地。有一次区域活动时,孩子们用表演区的材料在地上拼搭图案——笑脸。过程中,她发觉孩子们厌倦了用材料来拼笑脸。于是,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当“材料”,有的孩子当“嘴巴”,有的孩子当“耳朵”……不一会儿,大家分工合作完成了笑脸。徐凌燕为孩子们的创意点赞,并给孩子们拍照,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除了引导孩子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来开展游戏外,徐凌燕经常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玩转”自然。一草一木都是她的教学素材,她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大自然的物品,一起思考,一起创作。她不仅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还让他们学会了自由创作。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她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凭借着这份耐心与执着,让她静待幼儿花开的同时,享受着他们悄然成长的喜悦。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整理 【编辑】:章文花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上垟:聚焦农业现代化 办好民生关切事
黄岩区智慧仓储物流中心工程开工 打造3.0...
中国(黄岩)国际设计创造湾项目三期工程启动
黄岩区智慧仓储物流中心工程开工 打造3.0...
中国(黄岩)国际设计创造湾项目三期工程启动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青山的底色,共富的成色 浙江台州黄岩区...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