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那些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没有一样是无用的,它们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一座城市也是如此。无论是从历史轨迹、文化底蕴,还是精神图谱来看,黄岩这座城市对于文化厚度的积累,从来都是不遗余力。
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文化能否流向更广阔的远方、滋养更深厚的精神,取决于坚若磐石的底座河床。那么,站在新的时间坐标轴上,如何夯实这个底座?刚刚召开的区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给出了文化大传承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施方案。扼要概括,就是要从以下这六个方向重点发力。
方向一:以文铸魂,
打造守根护脉区域范例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文化的“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铿锵的话语直抵人心。
守护好文化的“魂”和“根”,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根深蒂固,才有资格、有力量谈文化发展、文化自信。
站在新征程的风口上,高水平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巩固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笃信真理、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持续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未来黄岩经济能否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这份重要性也清晰标注在全会报告上:领导干部领学促学、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开展总书记考察黄岩循迹溯源、强化理论阵地建设、创新理论传播品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一系列“铸魂溯源走心”举措切入肯綮,着眼树牢旗帜,旨在守护根脉。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对根脉的守护,亦是对未来的奔赴。
方向二:以文润心,
打造精神文明区域范例
多年来,黄岩在文明城市创建、涵养时代新风等方面的系统打造和绵绵用力,也让“文明”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底色。
当下,与文明范“纠葛”最深的,莫过于“夜经济”的烟火味。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愿”,黄岩精心调试两者关系,成功点亮这颗夏日夜空中最亮的星。在这里,代表城市独有个性的“夜经济”,不管进阶之路走向何方,文明的光辉一路随行。
一域可瞻全局,一事可察理念。近年来,黄岩打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实处着力,用橘乡人独有的精管善治,让文明成为四处皆在的风景和天天有感的日常。
比如,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黄岩一直在深耕细作。“最美家庭”“和合街区”“一杯水公益”……只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相信“近者悦,远者来”的虹吸效应终会日益显现。
再比如,永宁江畔,幸福“有迹可循”。借助清华大学的学科优势,黄岩以永宁幸福科学馆为支点,承担起“与世人分享”的使命,并构建“核心平台+输送体系+基础支撑”的县域积极心理培塑体系,让“幸福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聚力“永宁风范”,立足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个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区域范例正在起航。
方向三:以文塑城,
打造文化传承区域范例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最为显著的标识,也是人文之城的魅力来源。
随手举例,比如北京的天坛、上海的东方明珠、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穿越居民楼的李子坝轻轨等标志性建筑,又比如胡庆余堂、稻香村、张小泉等百年老店,还有平遥南大街、重庆磁器口、临海紫阳街等古街古巷。岁月轮转,它们都逐渐沉淀为地方的文化标识,不仅产生文化链接,也建立了长久的情感链接、记忆链接。
在这方面,黄岩也是可圈可点——
第一次“飘”出上海的朵云书院·黄岩店落户永宁江畔,带着书香与雅趣,塑造了一个多功能现代城市文化复合空间。
潺潺流动的官河将五洞桥、孔庙、九峰公园、永宁公园、黄岩博物馆等多处人文景观串点成线,官河文化、宋服文化、商贸文化等在此交相辉映,延续着千年的呼应与羁绊。
“小而美”的黄岩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101件,还拥有东汉青瓷五联罐、青瓷香炉、南宋赵伯澐墓丝绸服饰等众多“独门重宝”。坐落繁华街巷,却以博古藏今演绎着“集物以成器,而器以载道”的悠远意韵。
更有以烫金招牌和道地药材成就百年字号的沈宝山国医馆、清雅绝美的黄岩翻簧竹雕、被誉为“台州茅台”的金山陵糟烧白酒……很少有一座城市,能把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安置得如此妥帖。
可以说,以文化“软实力”构筑城市发展“硬支撑”是当下黄岩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如何绘制千年永宁文化基因图谱?怎样重塑老城肌理,重现“江南龟城”独特韵致?南北文化发展轴重要节点项目要怎么布局才能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独特性和现代性?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方向四:以文惠民,
打造文化供给区域范例
不管是“博物馆热”,还是超燃“村BA”、“村晚”大联动,都折射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处在供应“末梢”的广大基层和农村,往往也是文化资源下沉落地的难点。送下去的文化真的是群众需要的、喜欢的吗?如何避免明星村文化活动过剩,偏远村“望穿秋水”?民间多“高手”,如何激活他们的文化创造力?
很显然,继续拿着旧地图,是找不到新大陆的。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基层群众接触信息的方式今非昔比。如果我们的文化下乡活动依是戏曲、电影和展板“老三样”,那只能是台上演得热闹,台下手机刷得入迷,文化看似送到了,却始终难以给村民留下印记。
同时,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化供给也当在细水长流中不断充实“软件”,激发“内驱力”,实现让文化送得下,留得住。
眼下,为了让文化供给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黄岩将目光瞄向全域和品牌,在文化供给的广度和高度上下功夫。实际上,只要牢记文化建设的初衷,坚持民生引领、品质共享价值导向,那么就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方向五:以文兴产,
打造文化产业区域范例
早在2006年,总书记就指出: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文化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的竞争,软实力、文化力必然要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来加以体现。同时,这也具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文化以“产业之兴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例子俯首皆是。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推出的《新龙门客栈》,抖音线上直播吸引924万人次观看,线下更是火到一票难求。还有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7时,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达178亿元,超过2019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创历史新高。
作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做好了,完全可以推动经济向前跃升一大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的生产消费机制是“生产决定消费”,但在文化产业领域,却是刚好相反。同时,文化产业极其注重“独异性”,也就是一个再好的创意,用过一次之后,第二次再用,就很难产生同样效果。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高度重视文化创新驱动的作用,抓住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带来的新风口,以时不我待的姿势推进文化产业向着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方向六:以文融旅,
打造文旅休闲区域范例
人有“人设”,城有“城设”。近几年,“一句话叫响一座城”的城市形象IP征集已进入白热化状态。
比如,我们熟知的“好客山东欢迎你”“桂林山水甲天下”,还有汕头市“海风潮韵,世纪商都”、三亚市“天涯芳草、海角明珠”、抚州“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等等。看似只有寥寥数字,却已成为一块文旅招牌,更是将一座城市的品味、气息与韵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下,城市竞争正在加速赛道转换,黄岩打响“一座甜了千年的城”可谓恰逢其时。原因很简单,作为城市的无形资产,城市形象IP犹如灯塔,能快速聚集人气和提高城市认知度,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比如,能够持续放大黄岩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叠加优势,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收获更长久的生命力;可以不断提升旅游接待阈值,在文旅融合中找到新路径,将宋韵文化、咏橘文化、儒释道文化、青瓷文化等进一步融入到服务业、制造业之中等等。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和着的时代节拍,黄岩正以坚韧沉着的定力、竞进作为的士气,向着文化大传承大发展大繁荣的“六大赛道”奋力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