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一次偶然的发现,南宋赵伯澐墓石破天惊,如同一颗“时间胶囊”,向世人打开了南宋文人的衣柜。
4年前,“上承越窑、下启龙泉”的沙埠竹家岭窑址考古发掘,获评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奠定改写浙江陶瓷史的“江湖地位”。
2023年跨年晚会,一场群星璀璨、匠心闪耀的视听盛宴在台州梦创园拉开大幕。斩获大波流量的同时,也让黄岩成为一座“妥妥的宝藏城市”。
近年来,属于黄岩的“高光时刻”越来越多。原因无他,长河奔流,唯文脉弦歌不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那么,让文化历久弥新这道题,我们又该怎么解答?
一
文化,“拟诸形容,象其物宜”,却以无形之力,直抵人心、凝结一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承载精神基因、内置发展密码,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比如,“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河南,在没有明星加持、流量推动的情况下,从“唐宫夜宴”到“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收视奇迹,走的是就传统文化“贴地飞行”的转化模式。
再如,国产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全网走红,取景地湛江老街不再隐秘;纪录片《奇妙之城》端上一碗“乡愁”味的鸡汤,掀起了一阵“打卡”热潮,其中重庆篇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超过10亿;“甜野男孩”丁真的微笑让川西小城理塘走到了密集的聚光灯下。
更有一首歌带火的城市。比如,赵雷的《成都》在综艺节目播出24小时以内就迅速走红网络,也让成都成了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还有去年从世界杯一路火到元旦的《早安隆回》,成为了励志、梦想的代名词。
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逻辑的根本,是文化的“共情”作用。
当经济与文化互融共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黄岩该如何落棋弈子?先来看看以文化大传承大发展大繁荣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到2026年,新增国家4A级景区2家以上,创成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条以上,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和美乡村精品村量质齐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形成支撑“一千双百”三大跃升目标达成的文化发展格局。
到2030年,高质量建成南北文化发展轴,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0%以上,构建起以文化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到2035年,实现国家5A级景区“零突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5%,成为具有鲜明精神气质和独特人文品格的文化强区、美好家园、幸福高地。
纲举目张、步履坚定,这是黄岩擘画的“诗和远方”,也是未来的发展之谋。
二
有路径,更要有解法。
一直以来,不管是城市宣传还是文旅融合,把“C位”留给文化已成共识。然而,在探索过程中,为求快、求新、求特,很多已被证实的雷区,我们还是有必要提前规避。
比如,随意“搭便车”,看到什么火就“复制粘贴”。很多游客吐槽,古镇古街古巷游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小镇看起来很美,但是每个地方又都“似曾相识”,缺乏文化记忆点。美食街少不了臭豆腐、铁板烧、提拉米苏,小商品也是“全国连锁”。看到网红旅游设施,就想照搬照抄,频频“撞脸”的景区,看似“来钱快”,实则这样的“诗与远方”索然无味,审美疲劳只会让红利消逝得更快!
又如,常常“假大空”,迷恋追求宏大形式。近些年就有一种奇怪的趋势,动不动就来个大场面的千人方阵表演,或是五彩斑斓的文艺演出,或者“盛况空前”的作品展示,再邀请多位名人名家、上级领导视察、肯定、题词,仿佛就是一场成功的文化盛会。事实上,只是模仿其形、精髓全无。还有不少地方忙着抢注名人故里,但能看到的只有巨型名人雕像与学堂,却没有对名人文化的深挖和创造性转化,被网友们戏称为“大型人造钢筋水泥混凝土景观”。文化建设要的是绵绵用力,虚张声势只会成为发展掣肘。
再如,追求“速成论”,长期投入的文化项目易遭“冷遇”。盛世要修文,但古籍修复和整理利用是苦活、细活,投入大、成效慢,耗时又耗力,不少地方认为三年五载见不到成效,就不愿意过多投入。相反,一些带着“速成属性”的文化产业,就很容易进入躁动式发展。所以,对哪些要“打一针鸡血”,哪些要“喝口镇定剂”,值得我们探讨。
拥有避坑能力,心有“定海神针”。在文化历久弥新这条路上,黄岩这片熔铸于创新动能澎湃的沃土,又将创造出怎样的未来?我们坚信: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最大的价值,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长长的衣袖,令人揣想长袖善舞的潇洒;莲花的意象,纱丝的质地,让我们相信一个民族拥有的风雅。”一眼千年,透过“花重罗衫,蝶隐绫裘”的赵伯澐丝绸文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简素之雅。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沙埠窑青瓷釉色丰润雅丽、透明如镜、似冰如玉。千年之前的窑火虽已熄灭,但融入水土的匠心,从不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逝。
一场美轮美奂、大俗大雅的央视跨年晚会如同一把收割流量的“鱼肠之剑”,让黄岩这座城市面向全国进行了一次独特的“自我介绍”。“被看见”后的黄岩,城市能级品质大步跃升。
文化流淌数千年,也滋养了这片土地数千年。接下来,如何让文化继续汲古润今?
一方面,融入新技术,改过去的概念式输出为沉浸式体验。比如,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上,3D石窟复原技术让千里之外的洞窟完整再现,让参观者宛若置身冷泉溪旁。沙埠青瓷也可借此东风,探索运用数字建模、3D打印、自动窑炉等新技术,为产品中注入了更多科技含量、时尚元素、情感纽带。
另一方面,将深邃缥缈的“诗情画意”融入当下生活。比如,欢娱影视将缂丝、京绣、绒花、点翠等数十项传统手工艺融入《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影视剧,随着电视剧热播,绒花、缂丝等手工艺品成为新国潮产品,还接到了海外订单。在这方面,黄岩也有过诸多尝试,如综艺《青春环游记4》《欢乐大猜想》等等,但若能创作更多有记忆点、辨识度的文艺精品,对持续提升城市美誉度将大有裨益。另外,以宋服为灵感的全国宋韵服装时尚设计大赛第二届已拉开帷幕,如何让宋服文化在当代生活实现转译与再生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
最后,“做好一切与人有关的事情”。不管是对台州历史上唯一被文献称作学派的南湖学派进行深入研究、提炼与概括,还是黄岩古籍目录整理和《黄岩大典》编纂工作,都依赖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另外,古籍和学术研究要注重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曲高也能和者众”的效果。
文化,让每座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独家记忆”。我们期待,黄岩这座城市能让更多人“听得见”“看得见”“记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