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文化黄岩  >  人文
刘文玠与戏曲名伶的交往故事
2024年03月08日 16:49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刘文玠(1878—1932),原名青,字照藜,更名文玠,字介玉,号天台山农,浙江省黄岩县人。早年投笔从戎,曾参加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天台山农”为号卖文鬻书,与李瑞清、曾熙并列为清末民初的“书坛三大家”。刘文玠为人豪侠讲义气,在上海滩文艺界交游广泛,友朋众多,其中不乏明星大腕。在报界,刘文玠是鸳鸯蝴蝶派的知名作家,曾参与编辑《新闻报》《小说新报》《大世界》报等,与著名报人严独鹤、步林屋等交谊深厚。在书画界,刘文玠与吴昌硕、袁克文、曾熙、郑孝胥、王一亭等来往密切,通过雅集酬唱,时相过从。在刘文玠的朋友圈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兴趣,就是酷爱戏剧。如刘文玠和袁克文、步林屋曾义结金兰,与吴昌硕亦师亦友,四人均是京剧的铁杆粉丝。正因为痴迷和喜爱,刘文玠在寓居上海期间结识了梅兰芳、荀慧生、程艳秋、金少梅、黄玉麟、王克琴等戏曲名伶,并与他(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梅兰芳曾为刘文玠拍照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名列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关于刘文玠与梅兰芳相识相交的具体时间,目前已无法查证。《吴昌硕年谱简编》有一段记载反映了刘和梅的早期交往:“(1913年)秋,梅兰芳初次来沪献艺,演出于丹桂第一台,(吴昌硕)先生应友人邀往观演出,盛赞其演技与唱艺。梅兰芳由刘山农(即刘文玠)陪同,至吉庆里拜会先生,二人一见如故,此后兰芳成为常客。”由此可知,刘文玠是梅兰芳与吴昌硕交谊的牵线人,此时的刘与梅已非常熟悉。其实,刘文玠和吴昌硕都是梅兰芳的忠实粉丝。刘文玠之子刘小农在《我的父亲天台山农》一文中写道:“父亲常带我去吴家,吴老和父亲都喜爱京剧,我和长邺兄常常玩演京剧,引得老人哈哈大笑。梅兰芳、荀慧生每次到上海都来看望父亲,请教书法诗词,梅、荀还拜访吴昌硕请教书画。他们不仅戏唱得好,还会画画,都画了送给父亲,父亲写对联送给他们。父亲五十岁那年梅兰芳来看望父亲时,奉送他画的一幅无量寿佛,并祝父亲健康长寿,父亲很高兴,称赞他画得好就挂在书房里。父亲常和母亲带我去看京剧,父亲为我讲解戏中人物故事和演员。印象最深的是梅兰芳、金少山合演的《霸王别姬》,看过好几次,梅兰芳边唱边舞剑,真是太优美了,金少山也演得很好。”

  1923年冬,梅兰芳抵沪。12月13日,《大陆报》社总董、英籍犹太人沙发请步林屋、袁克文为介绍,邀请梅兰芳及与之交厚的友人刘文玠、文公达、周南陔、张聊止、姜妙香、姚玉芙等到新康花园游览。沙发兄弟还邀请2位美国名记者和艺术家蓓蕾女士参加,由步林屋的学生许建屏、施榆村及俞子英充当翻译。步林屋在1923年12月14日《新闻报》上发表《新康花园宴梅记》,记述当时的情形:“昨日(十三日)午,《大陆报》社沙发君昆季宴梅兰芳于新康花园,绍介者余与寒云(袁克文之号)盟弟也。门人施榆村、俞子英及许建屏君为通译,来宾有山农公(即刘文玠)、达豂子(即文公达)、姜妙香、姚玉芙诸君,西宾三人,西女宾一人,名蓓蕾,美国艺术家,其名遙,与兰芳相埒者也。”新康花园是1916年由新康洋行所建的私人花园。刘文玠在《新园游记》中曾这样描写此园景致:“水木清华,林壑幽旷,亭台池沼,蔚成大观,海上名园,此为最著。”(1923年12月14日《新闻报》)沙发兄弟殷勤招待宾客,亲自陪同参观游览,并以中国菜宴请宾朋。席间,“沙发君颇致景慕兰芳之词,谓天之有日,其光也明,其气也温。今仰梅君,亦如日之在天云。又与寒云各致国际亲善之意。”宴会结束后,正对摄影初感兴趣的梅兰芳用重金所购的照相机为大家拍照留念。步林屋曾如此记述:“宴罢,兰芳以自携摄影器,亲为沙发昆季摄一影,蓓蕾女士摄一影,诸西宾一影,与宴者共一影。寒云为兰芳、沙发昆季摄一影,西宾与兰芳一影,兰芳与蓓蕾一影。兰芳又为山农、寒云、建屏与余共摄一影。余为寒云、兰芳摄一影。寒云又为山农、兰芳与余共摄一影。”直到日暮,众人才依依话别。

  刘文玠是吴昌硕、荀慧生师徒的牵线人

  荀慧生(1900—-1968),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与刘文玠及他的师友如吴昌硕、步林屋、袁克文等均因京剧结缘,并留下了许多轶事佳话。1921年秋,荀慧生来沪献艺,由刘文玠介绍,持所绘册页向吴昌硕请益,吴重其才艺,欣然予以启迪,从此荀执弟子礼甚恭。直至1927年3月,荀慧生在上海一品香正式行了拜师礼,成为吴门入室弟子。可以说,刘文玠是吴昌硕、荀慧生师徒牵手的“红娘”。刘与吴昌硕、袁克文、严独鹤、周瘦鹃等当时的名流结成“白社”,声援荀慧生,使荀名声大振。有一次,袁克文曾专门作《梅花图》赠送荀慧生,刘文玠与吴昌硕、步林屋均在画上题写诗词,刘文玠题诗一首:“人似名花花似人,红水绿玉见精神。江南芳信今年早,邓尉先传十月春。”

  荀慧生每次到上海,必来看望刘文玠与吴昌硕,切磋艺术,品评戏剧。刘、吴也对荀关爱有加。刘文玠外甥朱大可曾回忆:“犹忆壬癸间(壬戌至癸亥之间,即1922年—1923年间),(吴昌硕)下榻沪西贝勒路(今黄陂南路)刘山农舅氏寓中……其后王琴客(即王克琴,民国时期著名京剧花旦)、荀慧生南下,山公(即刘文玠)为之设宴洗尘,居首座者必为缶老,陪末座者亦必为仆。”(引自朱大可《哀吴缶老》,载于1927年12月3日《金钢钻》报)又如朱大可于1924年5月15日《新闻报·快活林》刊登一则《新笑话》,其中记载:安吉吴缶庐先生,世第知其书画金石,而不知其诙谐。前夕,先生宴客于橘颂宧(即刘文玠寓所),片语脱吻,阖座捧腹。……先生是夕所延之客,有王克琴、荀慧生诸人。克琴未至,令人赉一白铜灯盏,奉贻先生。慧生亦袖虬角烟管一枚,为先生寿。先生大喜曰:“他日当易‘缶庐’为‘琴灯慧管之室’,俾留纪念。”一时闻者,无不粲然!

  1923年10月10日,吴昌硕八十大寿,刘文玠和步林屋等发起堂会为吴祝寿。此次祝寿活动书画名家云集,京剧名伶票友纷纷上场,气氛热烈。1923年10月11日《新申报·小申报》登载的一则“小消息”反映当时盛况:“昨日为名书画家吴昌硕先生八秩大庆,假北山西路丝茧公所称贺。海上书画家,均前往祝寿。林屋山人、天台山农诸君,发起堂唱,除律和票房全体演剧外,名流袁寒云公子,及名伶白牡丹(荀慧生艺名)、郭仲衡、程艳秋(1932年更名砚秋)等,亦加入客串。袁君演双出,一《审头刺汤》,一《小宴》。白牡丹演《麻姑献寿》。郭仲衡、程艳秋合演《梅龙镇》云。”

  1927年春,荀慧生南下上海演艺,刘文玠书一联赠之:“三分逊雪,一朵行云。”同年秋,刘文玠给吴昌硕送去新上市的家乡蜜橘,吴回赠书画扇答谢,题识曰:“山农老兄赠橘,赋二绝句谢之,时与山农同客海上听慧生演《鸿鸾喜》,连夕不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84岁高龄的吴昌硕与老友刘文玠受荀慧生邀请连日看戏,兴奋得夜不能寐。

  刘文玠与戏曲界的其他名伶

  1918年7月21日,刘文玠在《大世界》报发表一篇剧评,题目叫《小长庚小一阵风演剧之进步》,作者通过小长庚(陈长庚的艺名)、小一阵风(清宣统年间出现的一武旦新秀的艺名)10年演艺事业的进步,反映了2位演员由雏伶成长为名伶的蝶变过程。“回忆十年以前,记者于役苏军,每于星期夜必往金阊门外春仙园中,观小长庚之《白水滩》,与小一阵风之《取金陵》。唱工打法,斐然可观……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馀’,不啻为二伶写照矣。”10年后,“今日复于大世界重见小长庚与小一阵风,合演《白水滩》及《取金陵》等剧,较诸十年前所演,几有天渊之别,其进步诚有不可思议者。”十年不见,两位演员艺臻上乘。对比自己,作者发出如下喟叹:“若予则故我依然,徒伤老大,亦惟有学《浣纱计》中之伍员,唱一曲‘一事无成两鬓斑’而已!”

  民国早期,文人和民众有“捧角”的风气,用现在时髦用语,刘文玠与其一帮报界、书画界朋友都是典型的追星族,他们一起看戏、唱戏、评戏,捧角玩票。名伶们也乐于与之交往,有利用他们的社会地位、人脉资源扩大影响的,有利用他们的华彩文章、精美书画装点门面的,也有许多是真心实意地相互学习、交流的。前述刘文玠与“四大名旦”之梅兰芳、荀慧生交谊很深,其实他与程砚秋等其他名伶也常来常往,交情不浅。

  程砚秋(1904—1958),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1922年,程艳秋首度赴上海演出即引起轰动。此后多次莅临沪上演艺,与戏迷刘文玠常有互动。1928年,刘文玠与吴天翁专门为大舞台戏院编印过《程艳秋剧词》,这是一本剧情说明书,包括《花舫缘》《斟情记》《赚文娟》《青霜剑》《玉狮坠》《玉镜台》《金锁记》等剧。

  金少梅,本姓赵,字韵琴,京剧名角金月梅之女。师父时小福号称“同光第一青衣”,与碧云霞、琴雪芬同称“坤伶三杰”。1912年,刘文玠曾看过金的演出,故写诗赞之,诗曰:“天教丽质谪歌场,压倒南朝金粉香。出水芙蕖洛妃影,临风杨柳小蛮妆。珠喉细度红牙缓,玉腕斜翻翠袖长。绝代丰神谁得似,琼楼十二响明珰。”此诗虽属香艳体,然并不轻薄,文辞华瞻而诗意婉约。

  黄玉麟(1907—1966),原名琼,字瑞生,别号欧碧馆主,后改名黄玉麟。1919年秋,恩师戚艳冰临终前将艺名“绿牡丹”传给黄玉麟。曾誉满南派京剧舞台,与赵君玉、小杨月楼、刘筱衡并称南派京剧四大名旦。热衷于“捧角”的刘文玠与海上名流吴昌硕、袁克文、陆澹安、严独鹤、胡寄尘等发起组织“绿社”,为“绿牡丹”捧场助威,社员们汇集有关诗文编辑《绿牡丹集》,捧绿声势鼎沸,曾轰动一时。

  安舒元(1900—1961),名煜柱,字舒元。早年拜贵俊卿为师,艺名“小俊卿”,与贯大元、王文源并称“老生三元”。刘文玠痴迷“小俊卿”演艺,1923年10月4日《新申报·小申报》的一则“小消息”便可反映:“安舒元满期在即,以故日来售座,较前益有起色。书家天台山农,每日到场观剧,从未间断云。”安舒元演艺结束,刘文玠又为其饯行。1923年10月12日《新申报·小申报》报道:“书家刘山农氏,于昨日午刻,假座三马路禅悦斋,为名伶安舒元饯行。座有秦腔花旦四盏灯,及青衣票友褚孒民等。一时觥筹交错,极尽宾主之欢。至下午三时,始各分袂而别。”

  王克琴(1894—1927),字者香,民国时期著名京剧花旦,后成为“辫帅”张勋的姨太太。脱离张勋以后,王至上海舞台悬牌出演,并投奔于刘文玠门下学习书法诗文。戏剧理论家徐慕云所著《梨园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2月出版),收有《王克琴与张勋离合之经过》一文,其中记载:“有一天我和亡友林屋山人同到法租界贝勒路天台山农的鬻书处,是日为其女弟子克琴女士的生日,当时预备下很精美的肴馔,均系女士自造,另设一榻,置上等福寿膏一小缸,饭罢克琴并为吴昌老及山农烧烟,其艺极精。”惜王克琴英年早逝。刘曾作《克琴弟子小景》一诗纪念,诗曰:“镜中色相水中神,月府霓裳第一人。雨溅海棠红粉泪,霜欺篱鞠白衣身。病因情重扶难起,颦为愁多画不真。记否上元灯火夜,相携同听玉堂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刘文玠与民国戏剧名伶的往事,随着历史的变迁,虽只剩下一鳞半爪,但也弥足珍贵,故笔者不揣浅陋以记之,聊表对于先贤的一点纪念。

【作者】: 陈建华 周建灿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我区7件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
真抓实干 以项目攻坚实效筑牢北洋发展硬支...
以匠心出好品 让技术更艺术 ——访中国精...
我区7件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
构建多位一体引才格局 深化产才融合有效路...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新春第一会”剑指项目攻坚,有何深层考量?
抢占数字经济赛道 培育新质生产力 黄岩集...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