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早稻大多处于灌浆乳熟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对水稻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指导,“把脉问诊”“开方施药”,落实高温防御、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夯实粮食丰产的基础。
近日,在北洋镇西岑村高标准农田里,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水稻绿意浓浓、长势喜人。
“7月以来诱蛾量(二化螟)持续高发,一亩地一周时间就有469头,要加强安全施药及其防护,避开中午前后高温时段喷药。”农技人员正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检查水稻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情况,开展水稻病虫害监测工作,农技人员仔细翻看着稻谷长势,实时摸清水稻病虫害生长情况,为病虫害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眼下我区的早稻大多处于灌浆乳熟期,单季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连作晚稻处于秧苗期。由于田间稻作结构复杂,早晚稻并存,苗情不一,病虫差异大,尤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为害突出,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专家徐加湖叮嘱农户,要根据早稻和单季晚稻的病虫发生实际,切实抓好以螟虫、稻飞虱为主的病虫防治工作,对晚稻要高度重视细菌性病害的预防,确保粮食丰收。
在指导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农技专家还积极引导农户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无人机智能设备“飞防”作业,精准施药,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
在澄江街道仙浦汪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一架载着药剂的植保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设定的路线在稻田的上方来回飞行,向下喷出均匀的水雾。“一架植保无人机,两小时就能完成五六公顷稻田的喷洒作业。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无人机喷洒农药的速度、效率都提高了很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专家林海忠介绍。
今年我区水稻的种植面积预计5.18万亩,包括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其中,早稻规模种植面积1.2万多亩。为积极抓好水稻中后期管理工作,我区还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技术指导,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和防控信息,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综合防治。定期派发《当前水稻病虫发生与防治意见》,指导各村种植户做好防御工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严防病虫害扩散蔓延。引导农户及时清理水沟,疏通沟渠,加强肥水管理,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