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屿头大黄馒头店内顾客比肩接踵,工作人员忙着揉面、发面、发酵、蒸制……店主黄琨鹏正手脚麻利为顾客打包。
“我是特意和家人从三门驱车两小时过来买馒头的,他家的馒头用料扎实、口味好,看到热气腾腾的馒头,闻到了浓浓的年味儿。”顾客陈佳薇说。
“我们还没正式复工,今天只备了4000个馒头,出一锅卖一锅,顾客们都很热情。”黄锟鹏说着,将蒸箱里的笼屉一层层抬下来。
半年前,黄锟鹏从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转型,回到家乡寻找发展新机遇。零基础起步的他向当地老师傅学习馒头制作技艺,同时利用短视频扩大产品影响力,打开了销路。仅半年时间,“大黄馒头”团队已发展到了20余人,馒头种类也从最初的白面馒头拓展到拥有红糖、南瓜、玫瑰等多种口味。
新的一年,黄锟鹏也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我希望能把屿头乡的馒头产业化,更好地带动本地及周边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创业。”
近年来,屿头乡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培育新业态、构建新优势、汇聚新动能,全力推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屿头馒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蓬勃发展的产业。
漫步在布袋山的村落,遥见袅袅炊烟从“布袋山小戴馒头”店里飘出,麦香丝丝缕缕,钻进游客鼻腔。
在迎春之际,布袋山也迎来了一批新青年创客们。戴彬捷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将乡村作为创业乐土、梦想之地,一个月前来到布袋山村开起了布袋山小戴馒头店。
“屿头馒头已经很有名气,当地的村民们也很热情,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布袋山村党支部委员黄官军不仅指点布袋山馒头传统制作工艺,还将他的店铺以低价租给我们;店铺对面的‘一号山庄’农家乐老板看到我们忙碌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便主动送饭给我们;路过的村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采摘地里的蔬菜……”谈起这些,布袋山小戴馒头负责人戴彬捷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十分动容。
该团队研发了玫瑰红豆卷、芝麻核桃卷、紫薯芋泥等十几种不同口味的馒头,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食品需求。
踏着香气上门选购的顾客陈程鹏在尝了一个肉松馒头后直言“我从没吃过这种馒头,很新颖,很好吃。”
“我们公司把美味与养生结合起来,赋予了传统馒头新的内涵。产品线上线下都非常受欢迎,店里一天能卖3000多个,线上能卖10000个。”戴彬捷介绍。
从手上技艺到舌尖产业,屿头乡把蒸馒头这种传统“营生”打造成为了带富、致富的“新产业”,真正让馒头变成了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