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屿头乡沙滩老街成为不少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相比以往,今年沙滩老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兜内咖啡、文益社、方志小说……在屿头乡,一间间古朴的老屋迎来了“新村民”,各种新兴业态让人应接不暇。
这一切的变化还得从屿头乡全面激活乡村空间,吸引青年人才在乡村创业、就业,不断丰富沙滩老街各种新兴业态说起。
午后,沙滩村的兜内咖啡店内,前来小憩、休闲的顾客逐渐增多。市民朱兰河也和亲戚一起来到咖啡店,点上一杯咖啡,享受这午后的闲暇时光。“这里有咖啡店、民宿、酒吧,感觉乡村建设得很好,基础设施也健全。”朱兰河说。
年轻人喜欢来乡村度假,得益于屿头乡实施的“共享老街”“布袋山唤醒”“屿头有光”等引才计划。2024年5月,兜内咖啡落户屿头乡沙滩老街后,除了享受三年的场地租金全免、两年半价的优惠政策外,屿头乡党委还积极与团区委、青企协对接,成功申请到40万元额度的创业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青年创业团队的资金难题。
“乡村需要年轻人,年轻人也可以给乡村带来更多的活力。”兜内咖啡员工杨栋益说。
兜内咖啡巧妙地利用老屋,打造出中西合璧的特色,使村咖成为当地独具一格的文旅符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去年以来,屿头乡全面激活沙滩村、浙东芳养谷玫瑰园、布袋坑自然村等乡村空间,持续在“资源引人、生态聚人、平台留人”三条路径上发力,成功吸引了2个青年团队,落地了5个青年创业项目和新业态,吸引了超过150名青年人才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中来。一系列迎合年轻人喜好的引才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青年“沉浸式”体验乡村产业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见素艺术工坊是青年创业项目之一。近日,工坊迎来了乙巳蛇年的第一批乡村研学游客。这批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客人,围绕屿头乡开展陶瓷手绘、传统冬酿、乡村旅游等个性化的研学课程。
“当我们表达创业意愿时,乡政府非常重视,不仅帮助我们协调场地,还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政策,保障我们的创业之旅。”见素艺术工坊主理人章洵强说。目前,工坊每年可吸引约2万人次的研学活动,与周边的农特产品、民宿等业态的联动,使得“共享老街”的模式更加充满活力。
为了让青年和乡村有更深入的“链接”,屿头乡打造了“富屿青年”人才基地;制定《屿头乡“兴乡人才·火种”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链接院校专家、科技文化特派员、优质市场主体,一体化设置人才综合阵地,提升青年人才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以新业态为载体,推动全域的乡村运营,实现村集体有租金、村民有薪资、强村公司有分红,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