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了浙江省“文艺赋美”街头演艺精品点位名单,我区五洞桥、九峰公园2个点位上榜。
近年来,我区创新推动“文艺赋美”工程,致力于推动文艺走出围墙、走出剧场,构建起“多点开花、全域覆盖”的街头演艺新格局。通过系统整合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打造了“定点+流动”“定期+机动”的立体化演艺模式,在社区街巷、商业综合体、公园景区等公共空间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艺术氛围。
文艺演出激活文旅动能
近日,五洞桥畔灯火璀璨,乱弹好戏在此鸣锣开演,《临江会》《挡马》《活捉三郎》《泗洲城》等经典剧目轮番登台,为市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演出现场,铿锵的锣鼓与高亢的戏腔相得益彰。演员们或挥动长绸翩跹起舞,或以细腻传神的面部表情演绎角色内心,刚柔并济的表演引得观众连连喝彩。
“太精彩了!第一次现场看台州乱弹,唱腔高亢激昂,武打戏行云流水,比想象中还要震撼!”市民陈茜兴奋地说,她原本只是饭后散步至五洞桥,没想到偶遇这场高水准的演出,直呼“意外之喜”。
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是浙江著名的四大乱弹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台州乱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行内专家一致认为,台州乱弹是现存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艺术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
“台州乱弹是我们儿时的记忆,能在这里看到专业演出,真是难得!”市民张女士感慨。现场不少观众表示,这样的传统戏曲演出不仅丰富了夜生活,更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五洞桥承载着八百余年的岁月沉淀,既是我区文旅的璀璨明珠,也是市民日常休闲的文化客厅。每逢周末,悠扬的歌声、婉转的戏曲、动人的器乐在这里交织,为市民奉上高品质的文艺盛宴。
此外,“宋韵衣裳·时尚新传”全国服装设计大赛在此举办,以创新设计重塑宋代美学,让千年风雅跃然于当代舞台。去年国庆期间,“盛世华诞橘香永宁”文艺汇演让传统与流行在此激情碰撞,来自上海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年轻艺术家们,用青春创意为古桥注入全新活力。今年春节期间,“五洞桥·大过蛇年”灯会巧妙融合宋韵元素,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文旅IP,有效激活了周边商业生态。
这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通过“浙里文化圈”等数字化平台广泛传播,央广网、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让“宋韵黄岩”的城市品牌走向全国。在文化赋能的带动下,不仅观演人群持续扩大,周边消费显著提升,更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加入文艺志愿者行列,共同推动高品质文化全民共享,助力精神共富建设。
文艺演出构筑城市艺术空间
4月20日,九峰公园的古民居旁的小广场,一场民乐艺术盛宴正在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聆听。
活动现场,台州市民乐团的演奏家们用精湛的技艺奏响动人乐章,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激昂澎湃,引领观众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峰公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古建筑与现代游乐设施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更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文艺赋美”工程在此设立街头演艺精品点位,每周为市民带来不同风格的艺术表演。节目形式涵盖现代流行音乐、传统戏曲表演、民族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门类。演出团队年龄层次多元,既有活力四射的青春乐团,也有技艺精湛的传统民乐团体。
“我们乐团是以演奏民族乐器为主,有笛子、二胡、笙等,在保留传统经典曲目的同时,我们还创新改编民歌、影视金曲和流行音乐。”台州市民乐团团长张觉平说,“‘文艺赋美’工程为我们搭建了宝贵的展示平台,让我们走出剧场,与观众零距离互动。通过现场讲解乐器知识,我们惊喜地发现民族音乐在年轻群体中同样广受欢迎,这更坚定了我们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信心。”
此外,九峰公园点位还巧妙融合民俗节庆、非遗市集等特色文旅内容,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矩阵的联动宣传,持续扩大演出影响力。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扩大了观众群体,更带动了周边消费增长。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又提升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生动诠释了“艺术走出剧场,文化突破围墙”的发展理念。让高品质文化生活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为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实现全民精神共富注入了持续动力。
在九峰公园,文艺演出与自然相融,与市民相遇,化作城市中跃动的艺术脉搏,让生活因文艺赋美而丰富精彩。
志愿者织就城乡艺术网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五洞桥在璀璨灯火中焕发活力。妙乐队的成员们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演出前的最后准备,一架键盘、一把吉他、一把贝斯、一套架子鼓和一支话筒,还未开唱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等候。
当主唱的歌声响起,动人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气氛。经典歌曲轮番上演,围观市民或放慢脚步静静聆听,或情不自禁跟着哼唱,更有热情观众随着节奏欢呼鼓掌,现场洋溢着浓厚的音乐氛围。
“我们乐队成员各有偏爱的音乐风格,表演时总会融合多种元素。”妙乐队成员何明建介绍道,“平时演出以流行、摇滚、布鲁斯等风格为主,希望能带给观众多元化的音乐体验。”
“我特别热爱音乐,闲暇时经常和朋友一起唱歌或去听演唱会。比起耳机里的音乐,现场演出的感染力是无可替代的,那种氛围让人沉醉。”市民张雨昕兴奋地说。
据了解,妙乐队成立于2016年,之前活跃在各类音乐节、私人派对和一些音乐演出活动中。“两年前,我们乐队加入‘文艺赋美’志愿团队,对我们来说不光是在做本身热爱的事情,也能给城市增添一些不同的乐趣,最有意义的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好。”何明建说。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新一期志愿团队招募工作。”区文化馆馆长解宏晖介绍,“我们通过线上发布‘文艺赋美’志愿团队招募信息,经线下评审筛选出一些适合街头演艺点位演出的志愿团队。入选的志愿团队将在五洞桥、孔园、九峰公园等点位进行演出,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每周有1场演出。”
为深化浙江省“文艺赋美”工程,促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2023年以来,我区“文艺赋美”工程累计演出场次达6314场,文艺志愿者人数庞大,数量达近千人。
在持续推进“文艺赋美”的过程中,我区不仅注重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更在服务质量和群众体验上下功夫。例如,分批次组织“文艺赋美”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其专业服务水平;建立“文艺赋美”微信工作群,及时解答文艺赋美志愿者遇到的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至省厅“文艺赋美”工作群;收集本地区重点商圈、文化特色街区、社区文化空间、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及主要文化场馆等场所作为展演场地,让“文艺赋美”全面覆盖城市乡村、景区非景区等区域;通过“星光闪耀·全民才艺大PK”“越来越有戏”等特色文艺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我们在景区、商业街坊、乡村等场所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健全‘文艺赋美’常态化机制,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艺术气质,打造群众可亲近、可参与、可融入的文艺风景线。”解宏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