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富山乡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六干”作风,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聚焦毛竹产业、林下经济创新发展,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以实干争先的奋斗姿态,为黄岩打造共同富裕区域标杆贡献富山力量。
富山乡地处黄岩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现有竹林面积达18000余亩,然而据统计实际开发利用率不足10%。为此去年,富山乡以北山村为试点村,主动探索起竹林高效培育和利用新模式。该模式成效显著,现已在周边4个行政村复制推广。近段时间,在双西、外坦等村的竹林里,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采伐的身影。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毛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并多次实地踏勘现场。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对接各村加快临时运材道设计和建设。”富山乡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宇说。
目前,富山乡北山、双西、外坦等5个村已流转闲置毛竹林近万亩,不仅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还进一步提高了毛竹产量和出笋率。截至目前,流转闲置毛竹林已为村集体创收350余万元。
在做好竹林“文章”同时,富山乡还把目光锚定到发展林下经济。去年,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设富山乡北山村笋竹两用林基地,选取了10亩集中连片竹林,开展大球盖菇套种试验。今年年初,试种传来喜讯——田里的大球盖菇成功出土。而在大球盖菇产期结束后,黑皮鸡枞菌也顺利“接档”。为确保试验顺利实施,村里还特邀专家现场指导,为村民提供全程技术培训。
“专家过来教我们种食用菌,教得很仔细。”参与试种的北山村村民朱金土说。
据了解,此次北山村选取了竹林、杉树林两处不同地块,进行黑皮鸡枞菌试种,目前这两处试种地均已顺利出菇,正式上市。
“先看看哪块地种出的菇品质更好,之后再进行推广。我们还在探索更多适合林下种植的新品种,进一步激活闲置林下资源,推动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富山乡北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存宙说。
与此同时,富山乡还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再添助力。目前,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
“今年项目开工以来,我们成立了建设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工作小组。这些小组通过日常工作例会、线上工作群交流等方式,集中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富山乡发展服务办干部童健航说。
据悉,该项目完工后,将显著提升富山乡外坦溪和决要溪等多流域的抗洪防冲能力,充分保障沿溪农田安全,为农民正常生产筑牢坚实屏障,切实维护农民的生产收益。
今年,富山乡还积极深挖资源禀赋,打造半山花岗岩地质文化品牌,培育南征顶祈福文化,依托富山古法造纸文化园、双西冰川石瀑地质遗址开展乡村特色研学活动。同时完成省级古道——黄永古道全线修复和南征顶岙头道路提升工作,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富山新篇章注入更多动能。
“下阶段,富山乡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通过推进多项工程,盘活当地农文旅资源,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开辟出一条绿色共富的‘云上富山’新路径。”富山乡党委书记金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