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来到我区开展“京起浙江潮”跨学段融合育人暑期夏令营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多样化、趣味性的学习体验,点亮多彩的暑假时光。
在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实践队之一的历史文化营将课堂搬到了走廊上。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创新教学的一种方式,让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可以避免学生精神分散、听课专注力不足等问题。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体现了什么?答案是四个字……”同学们分成6组,通过答题闯关、你划我猜、按图索物、绘画等趣味游戏的形式学习和体验历史知识和教材内容。当书本上枯燥的文字生动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形象和生动。
“以活动为中心,以寓教于乐为设计理念。”实践队队员王纪新讲解了创新教学的思路,“让研究生、大学生、中小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亲近、可了解的学习方式,通过真玩真学,学到精神、学到精髓。”
除了课业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同样富有新意。在双方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会上,大家一同登台,奉献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悠悠台州,悠悠台州,以美育人印于胸。”音乐会上,实践队队员孟庆宸带领着语文营的学生们和着北师大校歌的旋律,将台州当地的风土人情填入曲中。“一叶两岸橘花红”是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学生朱泓睿填的词,“体现黄岩特色,我首先就想到中华橘源。”大家交流灵感、集思广益,把对台州的印象和对教育理念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最终为音乐会创作出了一首极具台州特色的北师大校歌。
同时,为推进中学与大学育人目标和方式的深入融合,此次夏令营活动还开设了大美乡村、中华传统强身健体、心理健康关怀、校园岗位劳动体验等多个项目和特色活动,致力于营造“问题探究式”课堂,帮助学生从“精神涵养、社会担当、科学探究”三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
实践队队长赵靓靓介绍说,项目设计围绕德、智、体、美、劳5 个方面展开,把一些前沿的学科理论与学生的课标内容进行结合,打造第二课堂,在和一线教师的结对,在“传、帮、带”的过程当中,增进学生对前沿教育理论知行合一实践的理解。
“这是我们学校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和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系统育人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北京师范大学台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进对这次夏令营实践表示了肯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够让我们学生能更好地重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树立更坚定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