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岩,改革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区委改革办改革一科副科长田秋子,正是这样一位将改革蓝图转化为民生实景的“攻坚能手”。她始终秉持“改革为民”的初心,用脚步丈量需求,用智慧破解梗阻,在基层实践中书写了一名新时代改革者的担当。
因“数”而新,2024年浙江跑出发展“加速度”。面对这场变革,田秋子敏锐意识到,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治理理念的革命。“多跨协同”也成了她口中的高频词。在梳理全区300余项涉企服务事项时,田秋子发现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是最大梗阻。“每个系统都是信息孤岛,企业办理不同业务要反复提交相同材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她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她和同事多次与涉企服务八大板块牵头单位座谈讨论,逐一对接业务系统。那段日子,她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各部门的审批流程图,桌上堆着厚厚的系统对接方案。“田科长经常和我们一起熬到深夜,反复核对数据接口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无缝衔接。”区委改革办改革二科科员周峰回忆道。
经过3个月的攻坚,田秋子与同事成功搭建起黄岩区涉企服务“一单清”平台,将分散在各部门的352项涉企服务事项全量归集。如今,企业只需登录平台,系统就会自动匹配所需材料,实现“一次提交、全网通办”。“以前办个业务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跑,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搞定,就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台州市黄岩枫叶塑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项乓感慨道。
面对辖区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基层医养服务资源分散的难题,田秋子充分发挥区委改革办统筹协调职能,创新运用系统思维,协力构建“三级医养融合”服务体系,为全区老年人织就了一张触手可及的医养服务保障网。
在方案设计阶段,田秋子和同事深入调研,收集了全国优秀案例,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整理数据,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老人的实际需求和基层的困难诉求。“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经验,必须找到适合黄岩实际的改革路径。”她带领同事创新性提出“需求导向、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将调研发现的23个具体问题逐一分解,形成可操作的任务清单。
“改革成效最终要由群众来检验。”田秋子经常这样说。如今,我区已实现45家养老机构医养协作全覆盖,医养床位总数近6000张。
深夜的办公室,田秋子常伏案总结改革经验。《台州市黄岩区构建“总部式”增值服务模式》被省《竞跑者》刊发后,成为全省推广样本。她笔下的案例没有华丽辞藻,全是实操性极强的“干货”。“每个标点符号都要经得起推敲”是她对文稿的要求。在《黄岩区深化“护中提低”改革》报告中,她用翔实数据展现了3000多个家庭通过数字化帮扶实现增收的故事,这些带着露珠的案例让改革更具生命力。
“改革永远在路上。”这是田秋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办公室灯光常亮至深夜,案头是未写完的方案,墙上是最新的民生诉求清单。对她而言,改革不是纸面文章,而是持续破解一个又一个民生难题的接力赛。“只要群众还有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我们要继续改革的方向。”这位“90后”女干部的话语朴实却有力。
在黄岩这片改革热土上,田秋子和她的同事们仍在书写着更多“破冰”故事——用改革的力度,托举民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