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勋章上永不褪色的荣光
2025年07月30日 11:48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一枚勋章,一段历史;一枚勋章,一生荣光。

  “解放东北勋章、解放华北勋章、解放华中南勋章……你看,我的前半生都写在了这些勋章里了。”离休干部枣叔荪轻轻抚摸着胸前的军功章喃喃说道。如今95岁的他,对很多事情皆已慢慢淡忘,但曾经的革命历程、战斗经历在他脑海中却历久弥新。在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里,他的每一枚勋章,都曾被战场上的硝烟熏染过,它们是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璀璨见证,也是他对国家深沉忠诚的不朽烙印。

  “子弹穿透了我的衬衫”

  枣叔荪的第一枚勋章,是他在辽沈战役中英勇作战的见证。

  1947年,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的关键年头,年仅16岁的枣叔荪参军入伍,成为解放军46军137师411团的一名战士。因为在身高、体能等方面有优势,一入伍,他就被选进了机炮连。

  “我打过重机枪,也扛过迫击炮!一般人都扛不动这些武器,更别提扛着它们向前冲了。”枣叔荪自豪地说,入伍后的第三天,连队就接到紧急行军的命令。当时连队的60毫米迫击炮要靠人力搬运,两人一组负责背一门迫击炮。由于战友在行军途中受了伤,枣叔荪就一人扛着炮身、炮座,跟随急行军到达了指定阵地。“连长张贵生说,这小伙子人不错,身体也够壮实,就把我调到连部当了他的通讯员。”枣叔荪笑着说。

  辽沈战役是枣叔荪入伍后参加的第一场战役,也是他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开始。围攻锦州时,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穿越了敌人的封锁线,枣叔荪也奋力冲锋在前,直到战争结束,他才发现自己刚刚离死亡仅“一厘之遥”。“子弹再偏一点点,我的腰要被打穿了,子弹已经擦着肉打穿了我的衬衫。”看到衬衫上那贯穿了的枪洞,枣叔荪感到一阵后怕,“刚入伍时,说不怕死是假的,但在战场上打出了第一枪,听到此起彼伏的枪声和呐喊声,就不会再害怕。”枣叔荪说。

  作为通讯员,枣叔荪一直跟随在连长张贵生身边战斗,连长的坚强勇敢也给16岁的枣叔荪留下深刻的印象。

  锦州城内的敌军部队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枣叔荪所在的机炮连用大炮轰炸对面敌军阵地,形成了强大的火力压制,敌军也用大炮重点轰炸我方阵地。“敌人的炮弹发过来带着‘呜呜’声,连长听到后立刻喊我趴下,第一发炮弹我们躲下了,弹片就落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刚想站起来时,第二发炮弹追了过来。”枣叔荪说,敌人的第二发炮弹飞过来时他听到了“呜呜”声,但连长没听到。当他喊出趴下时,连长的头部已经被炸伤。

  “连长被炸得满脸都是血,可在卫生队做了简单包扎后,他又坚持返回前线继续作战,怎么劝都劝不住。”枣叔荪说,“他说,在战场上受点伤,那是家常便饭!”

  “枪一响一定会有牺牲”

  枣叔荪的第二枚勋章,是对他在华北战场上迅速成长的鼓励。

  平津战役,是枣叔荪经历的第二场大战役,也是他从军后经历的最惨烈、最悲壮的一战。

  1948年冬,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大获全胜,紧接着便是华北战场。枣叔荪跟随部队到达天津城外,在他的记忆里,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天津城外有条护城河,河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我们就围在护城河外围与敌人对峙。”枣叔荪说,那天战斗打响后,兄弟连的战士们冲锋在前,他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战友倒在了围墙外的空地上,“一位战友中枪后倒在地上,本来他有机会退回到战壕里,可敌人的燃烧弹打下来,把他活活烧死了。”回忆起战友牺牲时的场景,枣叔荪红了眼眶。“当兵,枪一响都是要牺牲的,没有不牺牲的。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没有他们的牺牲换不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勋章上的荣光也有他们的贡献。”枣叔荪说。

  解放天津后,枣叔荪马不停蹄地跟随所在的部队渡江南下。南下途中,已被任命为重机枪班班长的枣叔荪,严格要求班里的战士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路过百姓家,要先去帮群众把水缸打满、扫地,再自己去吃饭休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负重30多斤步行四五十里路,我准备的四五双草鞋都磨破了,最后打赤脚走了二里路。”枣叔荪回忆道,“走了整整41天,我们班全程没有一个人掉队,还被评为‘铁脚模范班’!”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湖南剿匪、抗美援朝……在长达9年的戎马生涯中,枣叔荪经历了大大小小14次战役,从一个一上战场就止不住害怕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善战的战士。战争刚打响时,只要听到敌方打的第一枪,他就能预判对方的前线部署。在面对敌方碉堡里密集的火力无法攻打时,他让战友用竹竿把帽子支起来,吸引了敌方火力的注意,然后立刻对敌方火力点进行攻击,顺利消灭了敌人。而他胸前的勋章也从一枚、两枚增加到九枚、十枚……每一枚都镌刻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把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954年6月,枣叔荪被分配至河南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炮兵四预校正连职干事,随后转业到了河南宜阳县服务局(商业局),直至1991年12月离休。1994年3月,63岁的枣叔荪易地安置从宜阳回到家乡黄岩。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河南的四十年里,我父亲常常念叨着回黄岩,这里有他儿时的回忆,还有他割舍不下的亲情。”枣叔荪的儿子枣志杰说。

  回到黄岩后,枣叔荪被选为黄岩区党代表。期间他不改军人本色,不忘党员初心,为民服务、认真履职。在他的努力推动下,百姓关注的建设区公立养老中心的提案顺利通过审议程序,成为中共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提案,并在后来被黄岩区委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中。

  2013年,82岁的枣叔荪担任黄岩区委老干部局离休干部支部书记,他多次参与老干部局(现为区委组织部老干部科)组织的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走入各大学校、企业、社区,以自身从军经历为蓝本,为广大群众讲党史、党课。

  “面对我们的邀请,枣老从来不会推脱。他愿意向大家分享以前艰苦的军旅生活和战场上的真实故事,告诉大家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黄岩区委组织部老干部科科长张根福说,尤其是走进校园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枣叔荪总会穿着笔挺的军装,佩戴好每一枚勋章为孩子们宣讲革命故事,宣传革命精神。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枣叔荪说,作为红色革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自己有义务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告诉他们,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从未离我们远去,他们的精神早已化做勋章上的点点星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 记者 张 芮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讲座举行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政府重大投资项...
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情况呈现稳中有进...
勋章上永不褪色的荣光
2025年台州市文明实践项目暨基层宣讲展示...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
黄岩区新前街道:模具之乡的人才密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