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走进黄岩  >  史海钩沉
黄岩乱弹介绍
2008年04月16日 13:43 来源: 【进入论坛】

    历史:曾经的乱弹天下
                    
    在越剧问世之前,浙江是乱弹的天下,四大乱弹流派在近两个世纪里唯我独尊,台州更是如此。
                    
    台州乱弹原称黄岩乱弹。明万历以后,台州一带流行昆腔和高腔;清康熙、雍正之际北方的梆子秧腔和梆子乱弹腔传入台州,约于乾隆年间(1736-1795)形成了昆腔、高腔、乱弹腔三腔兼唱的戏班。由于昆腔、高腔的唱词古奥晦涩,三腔兼唱的戏班逐渐以唱乱弹腔为主,当地人称之“乱弹班”。由于长期受当地语言、民俗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唱腔丰富多彩、道白通俗本地化、表演文武兼备的地域特色,遂被称呼为“黄岩乱弹”。
                    
    据史载,清中叶,黄岩境内已有3家乱弹班,同治年间又流行到临海一带,至辛亥革命前后,台州各地的乱弹班多达28家。其中较出名的有黄岩的新花台、陶家班,三门的大鸿庆,临海的玉仙台等。新花台戏班的灯笼上据说打出“六县第一小生”的称号,而王家班、陶家班则因租用葭沚大户王家、陶家的戏装道具而得名。这些戏班活动范围不仅遍及台州各县,在宁波南部、温州北部亦广受欢迎,并且以灵江为界,形成了“山里乱弹”和“山外乱弹”两个支派。“山里乱弹”擅长做功兼唱徽戏而不唱昆腔;“山外乱弹”精于唱功,兼唱昆腔。当时民间有“山里乱弹不出山,山外乱弹不进山”之说。
                    
    历史以来,台州乱弹各行当都出过“名角儿”。清同治以前出过绰号“糖梗脑”和“牛踏扁”两位著名旦角。同治年间,有个雅号“菜头丝”的小旦,嗓音圆润,台风细微,民间流传着“小旦菜头丝,味道实滋滋”的赞词。
                    
    民国后期,连年战乱,乱弹班纷纷解散,至解放前夕已荡然无存。1952年,失业多年的乱弹艺人俞宝玉决心重组乱弹班,寻觅流散各地的乱弹艺人。这些艺人走的走,死的死,卖糖糊口,乞讨为生,28家班社的艺人寻觅得到的仅二三十人。该年国庆节,民间自建的“台州乱弹剧团”挂牌成立,首演于路桥南山殿,首场上演《拜寿图》以表吉庆。久未听戏的民众闻风而至,观者如潮,连演十数场。至1955年,该剧团被批准为专业剧团,改名为黄岩乱弹剧团。这是解放后台州惟一抢救回来的乱弹剧种剧团。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剧团打破百多年来禁止女子演戏的旧规,招收了20多名男女学员拜师学艺,形成男女合演新格局,并实现了演员年轻化。剧团所到之处,观者云集。当时乱弹剧团的包场演出价在全地区各剧团中是最高的,演出旺季时往往分成两班人马赴各地演出。与此同时,挖掘抢救乱弹传统剧目的工作也紧锣密鼓,政府两度指派专人组织年事已高的蔡云生、赵日正、朱维钗等9名老艺人“吐戏”,历经3载,记录下乱弹、昆腔、高腔、徽戏等各种声腔传统剧目120余本,各种唱腔、锣鼓曲牌300多首,建立了极为珍贵的乱弹艺术档案。可惜这些档案在“文革”中流失大半。

    建国后,剧团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如老生卢惠来,小旦俞凤钗、张华飞,小生许定龙,花脸韩冬生,武生张道贵等,使乱弹艺术再播美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作者】:  【编辑】:方山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台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
城市交通管理再升级 我区将新增151个潮汐...
北城人大:探索“人大代表+”模式 解锁基...
台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
城市交通管理再升级 我区将新增151个潮汐...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党的全面领导“把舵定向” ——“三化...
“点亮智慧之光” ——黄岩打造“1+3N”...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