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专题频道
喻华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2011年03月05日 09:40 来源:黄岩新闻网 【进入论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命脉”,也是粮食丰收的保障。对于我区来说,正视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增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必要性的认识,拿出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当前我区现代农业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我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效益衰减。我区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标准不高,而且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经过几十年的日晒雨淋,工程老化,破损严重,灌排能力下降,运行效益递减,服务农业和抗灾能力都不强。

  (二)农田水利工程标准不高,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区旱涝保收田面积为9.75万亩,仅占耕地面积(20万亩)的47.85%;全区节水灌溉面积为7.93万亩,仅占灌溉面积(30.86万亩)的25.7%;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还有42.87km2,占土地面积的4.33%,治理的难度很大。随着产业机构调整、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带来的水系调整等方面原因,农田排涝能力不足突显;全区河沟普遍淤积严重,排涝标准不足10年一遇,农村水环境日趋恶化。

  (三)农村劳动力缺乏,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多年来,黄岩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是农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乡镇提留、村统筹、“两工”、各种集资摊派以及收取的服务费、罚款等。税费改革后,农民投工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幅减少,村提留、集资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等都没有了,而各级财政尚未相应加大投入,市场化的办法和“一事一议”政策只能解决少量资金来源。税费改革后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农村劳动力匮乏,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进度,特别是需要大量群众投工投劳的工程。农村劳动力价格普遍较高,有的地方甚至高于城市。同时,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农田水利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困难,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政策法规难配套,管理体制不完善。从整体上看,适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少且不配套。特别是地方性法规制订难、执行难,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矛盾较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备工程和民生工程。新时期加强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黄岩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农业经济发展在全区经济发展中都举足轻重。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缓解了全区农田水利灌溉压力。但是,制约全区农业生产的因素还很多,工程损毁、渠道老化、病险工程增多等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供水能力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因此,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观念,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夯实农业基础。

  二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黄岩的农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减少水量流失,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强力推进,配套开展以清渠道、清路障、清林带、清庭院、清垃圾为主要内容的“五清”工作,必将有力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

  三、着眼于粮食生产安全,加强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水沛则粮丰,粮食生产要实现旱涝保丰收,必须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线,各级要增强责任感,建设好、管理好农田水利设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兴修农田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二)更新观念,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田水利建设也必须从观念上进行更新,以科学的态度改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从领导决策、政策执行、任务分工,到工程的合理性,工程设施的完备性,工程质量的可靠性,认真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分期建设,强化监管,建设一处完善一处。

  (三)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一是积极“跑部进省”,到省里和中央跑项目、跑资金,借助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省级财政对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二是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区、乡镇两级政府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增加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等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三是在“小农水”建设与管理上,坚持“国家补助,政府监督,协会运作,群众参与”,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农民是“小农水”建设的主体地位,政府对农民自主兴建的“小农水”给予适当补助,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组织农户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推进“两区”建设紧密结合。为确保我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综合区“两区”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增强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引导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在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实施。切实抓好“两区”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规划的设计、编制,落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预算适当向“两区”倾斜;围绕治水改土为中心,通过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变“两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土地的产出能力。

  (五)统一规划,实施全区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计划。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区政府已于2010年6月编制完成黄岩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年),依据规划:至2020年全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完善,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2015年达到75%,2020年达到90%;基本保证全区农业生产、粮食生产的用水需求;基本解决全区农田的排灌问题。按照分年、分期、分阶段实施原则,逐步推进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努力提升我区农业发展支撑力。

【作者】: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包顺富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
包顺富在督导信访工作时强调 用心用情做好...
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2025年度工作对...
锦江小学工程快速推进 预计五月底主体结顶
缅怀革命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凝聚磅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热烈祝贺...
黄岩:破题“三大差距”,开启奋进新程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