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海葵”转道北上,越来越靠近三门范围。
当天傍晚,受台风影响,三门已是狂风暴雨。陈铁雄顶着风雨,来到三门这个防御“海葵”的最前沿,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当晚,吴蔚荣坐镇市防指,和分赴各地的市领导、各县(市、区)党政领导一样,也彻夜关注着台风的动向,及时作出防御部署。
市里要求,在台风警报解除之前,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在岗到位,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身先士卒,鼓起了广大党员干部夺取台风防御工作全面胜利的信心。在风口浪尖的危急时刻,正是他们给群众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7日晚上,大陈岛上的许多电线杆被16级的强风刮倒,整个岛陷入停电。而就在群众感到慌乱失措时,由大陈镇全体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边防派出所干警组成的应急分队冒着大风骤雨分别奔赴各村和避风港,把需要转移的群众安置到了安全地带。
台风来临前,三门六敖镇小莆村的堤坝出现了约50米宽的缺口。如果这个缺口不能及时堵上,台风一来,海水倒灌,周边的十余个村庄都将被淹。从7日上午开始,莆西边防哨所的官兵和村干部、抢修小分队肩扛手提,将泥土和沙包不断往缺口处填塞,经过9个多小时的奋战,缺口终于全部堵上。
“再巡查一遍!”7日下午6时许,仙居湫山乡上湾村驻村干部和村委会主任又一次来到村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认人员转移和险情。全市5000多名灾害信息员也像他们这样,积极配合着政府做好危险地带的巡查和群众转移工作。
从6日开始,市防指就召集相关部门落实抢险准备工作,重点部署快速调运和统一调派工作,专题落实电力、通讯、交通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台州日报、台州广电总台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和滚动播发台风信息,提醒群众注意事项,全面及时地向社会各界传递预警信息。
为了防止意外出现的伤病情况,市卫生部门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6支医疗救护队和13支防疫机动队,储备好医疗物品,120急救车随时待命。
在防御“海葵”期间,驻台部队、武警、预备役、公安、消防和各类专业抢险队伍积极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全市共6700多支各类抢险队伍,15万多人投入到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中去。
毫不松懈,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8日凌晨3点20分,“海葵”在宁波象山登陆。
“海葵”虽然没有在我市直接登陆,但强大的威力仍对我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除了沿海海面出现14至16级强风外,全市还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尽管台风已经登陆,但8日上午我市各地依然大风大雨。没有等到风雨停歇,陈铁雄、吴蔚荣、薛少仙、元茂荣、肖培生等市领导就在第一时间奔赴各地,组织指导抢险救灾,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据初步统计,“海葵”造成我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多元。台风过后,我市查灾、救灾工作就全面开展,各类抢险队伍陆续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部门也已经开始抢修。
市里及时下达了新的动员令,通知各地抓紧开展报灾和抢险救灾工作,尽快做好水毁工程的修复,恢复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市防指希望各地要落实好措施,安置好受灾群众,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从7日开始,黄岩高桥街道迎来连续的强降雨,导致农田积水严重,受损面积上千亩。8日上午6点左右,利用风雨稍停的机会,街道全体机关干部进村指导抢险救灾工作,会同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对受灾地块进行详细排摸,帮助群众开挖田间水沟、扶正被风刮倒的作物、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尽量将灾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海葵”造成全市近11万户居民停电。省电力公司已向我市派出9人组成的防台专家组,各地供电局成立了162支应急抢险队伍,按照“风退、人进、电通”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灾后电网抢修恢复工作,力争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8日上午9点,台州客运南站开始陆续恢复发车。受台风影响,从7日下午5点开始,客运南站就暂停了客车出行。台风过后,客运南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恢复了班车运行,全市公路、铁路、水路等客运线路也都陆续恢复。
擦肩而过的“海葵”,虽然给我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却凝聚起了全市上下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目前,我市受灾地区到处都是生产自救的火热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