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老付一家,用5分钟时段充分报道老付一家感人故事,以及社会各界热心捐助和帮忙。
《父母“手工”帮助呼吸延续儿子生命》作为央视新春走基层·吾老吾幼的开栏节目,讲述了黄岩小伙付学朋因一场车祸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5年多来,付学朋的父母通过手捏呼吸球和一台自制简易呼吸机延续儿子的生命。
昨天下午,央视浙江站记者软磨硬泡,再次进入ICU拍摄。从26日算起,他们已经在黄岩蹲点6天。周三晚新闻联播开播前40分钟,央视记者还不断接到北京总部电话,要求补充素材和更新数据。3人更是紧张到连晚饭都顾不得吃,盯住电视等待播出。
老付一家人的“不抛弃,不放弃”,经包括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在内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和转载后,不断有新的媒体加入和跟进。
1月27日,《都市快报》推出了2个整版的特别报道——《无法停止的爱与痛》。而在26日下午,都市快报首席记者由于赶不上动车,从杭州打的直奔黄岩,换车后再往上郑乡,花费上千元。采访结束已是深夜10点半,等回到宾馆传完稿子已是第二天凌晨2、3点钟。期间,只是泡了一碗方便面。
也在同一天,中国青年报记者秦珍子从北京直飞路桥,然后再花300元打的到老付家。仓促间,秦珍子夜宿付敏足亲戚家。
1月30日,《中国青年报》在冰点周刊封面推出了近6000字的深度报道——《生命不能承受的呼吸之重》,并将记者手记在头版强力推荐。
秦珍子在文中写道,“回到城中宾馆,当日送我上山的出租车师傅找上门来,送上两袋时鲜水果,并且硬要退还车费。原来那晚他陪我进了付家的屋,又听我讲了付家的故事后,暗自决定,分文不能收取。我再三解释我为工作,并非行善。他懒得和我絮叨,发动车子,一脚油门,把几张钞票丢出窗外,便驶入夜色。”
新华社记者则是两上干坑村,第二次还派出了视频摄像团队。中新网记者在电话采访后,派出记者赶赴黄岩实地采访。
1月29日,台一医接付学朋下山,120救护车一路蓝闪直奔黄岩主城区。随后,央视、钱江频道、教育科技频道、台州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车在蜿蜒山路上演了飞车赛。不过,众媒体采访车紧赶慢赶,还是不敌120救护车。台一医门口,钱江频道采访车还没停稳,记者就打开车门跳下,车门不巧还与一辆小汽车发生刮擦。
“几天几夜,不断有车来,记者们扎进故事里,寻找着意义,再把故事带出山去。”中青报在报道里这样总结道,“付学朋的呼吸像一场接力赛,最初只有亲戚朋友为他而战,如今已不可计数了。”
专门负责与媒体打交道的黄岩区委外宣办工作人员,也是连续几天蹲在山上。他们不禁感叹:“媒体人真是敬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