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付学朋的病房。
正值中午时间,付学朋躺在床上睡觉,借助着一旁的呼吸机,一个节拍一个节拍,有规律地呼吸着。
付妈妈和付爸爸在病床边,守着。
我轻敲了几下门,引起两位的注意。付妈妈微笑着迎上来,拉住我的手,问:“你是?”付爸爸在旁边直点头,笑着跟我打招呼。想必,这些日子,他们已经习惯了常常有陌生人来看望他们。
我说明了来意,付妈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
“世上好心人太多了,大家帮了我们太多太多……”这是在采访过程中,付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一场车祸
令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泥沼
老付家的故事还要从7年前说起。
老付家在黄岩上郑乡干坑村一个比较偏远的山脚下,一家5口人,夫妻俩,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付敏足外出务工,王兰芹勤俭持家,生活虽称不上富裕,但也算得上“小康”。
7年前,两个女儿出嫁,儿子也开始工作,眼看生活朝着理想的态势发展,两夫妻再过几年就可以享“儿女福”了。可是谁也没想到,一场车祸,把这个家庭拖进了贫困的泥沼。
2006年3月18日,唯一的儿子付学朋出了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
“那天,女儿给我打电话时已是晚上10点。当时,整个人都愣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爸又没在家。”付妈妈回忆,“等我到医院,他(付学朋)已经躺在监护病房里了。医生告诉我,伤得挺严重。”王兰芹马上打电话给远在湖南打工的付敏足,告诉他这个残忍的消息,付敏足连夜坐火车回了台州。
“只要儿子能活着,怎样都可以。”王兰芹说。
从此,老付一家走上了为付学朋求医之路。
“那几年,台州、上海两头跑,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同济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我们都住过,两年住院下来,该花的都花光了,能借的都借遍了,哪还有什么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看付学朋情况还算稳定,2008年4月份,老付夫妻带着学朋从市第一人民医院回了家。
逼于无奈
夫妻俩自制“呼吸机”为儿子续命
“医生们也很好,看我们家庭困难,教我们可以用气球代替呼吸机。”王兰芹说,“回家后,学朋刚开始情况也还好,他还能自己勉强维持呼吸,只是偶尔需要气球帮助,但是自从那场大感冒后就不行了。”
2008年9月份,付学朋突然得了一场重感冒,之后便基本上无法自主呼吸了。
接下来,一分钟18下,一小时1080下,一天25920下,一个月80多万下……父母用捏气球的方式为儿子延续呼吸。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而且规定每分钟16~18下,一点都马虎不得。
那样的生活,坚持了7个月。
“后来有一天,我兄弟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高位截瘫病人用电动机和自行车钢圈做了一个简易器材维持生命,他把这事告诉了我。”付敏足说,这给了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呼吸机的想法。
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夫妻俩多方打听,多次尝试,其间也得到一些人的帮助,一架简易呼吸机制作完成。
“模具架子是托模具厂的朋友帮忙做的,压缩机和皮带是去路桥买的,气球是之前医院里带的。”王兰芹说,有了这台“呼吸机”,夫妻俩晚上终于可以睡几个“完整”的觉了。
3个星期
生活又来了个大变化
生活就这样继续着,经济条件的限制,让夫妻俩不敢有过多的奢望。
直到有一天,老付家的事情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这个可以说是山沟沟里的人家,开始被全国各地的人所关注,他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王兰芹回想起第一次有记者来采访的情景,“我不识字,又没什么文化,她告诉我,她是记者,让我说说家里的情况。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记者是干什么的,我想她好心来看望,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说就说吧,她问我什么我就答什么。”王兰芹说,令她没想到的是,之后上门来采访的记者越来越多,更没想到到的是,来看望他们的陌生好心人也越来越多,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帮助。
“当时别人问我有什么愿望,需要些什么。我说,家里的床都是硬板床,没办法伸缩,不能让学朋坐起来,能有张医院病房里的那种升降床就好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市第一人民医院就送了一张来。”王兰芹说,这几个星期以来,不断有好心人们来看我们,有送呼吸机的,有送钱的,还有送各种吃的。
情况稳定
明天,学朋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几天前,由于家里的呼吸机导管坏了,付学朋住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复诊。
“住在医院的这几天,也不断有人来看望。”王兰芹说,2月3日上午,有一位讲台州本地方言的女性送了1200元钱过来,好说歹说都不愿留姓名,只说自己是黄岩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住在隔壁病房五床的一位先生,让他妻子把钱送来的。”昨天,记者找到那位先生,却被他强烈要求不予透露姓名。他说,看到新闻知道老付家的事,年底了,夫妻俩也不容易,只想表达一点心意。
王兰芹说,很多好心人都和这位先生一样,过来看望,送钱、送东西,但都不愿留下姓名。
目前为止,付学朋情况比较稳定,对呼吸机适应良好,已经可以出院回家。
“听说家里在修房子,刚刷了石灰,为了他的身体着想,所以晚两天出院。”到昨天为止,夫妻俩一直都在医院照顾付学朋,没有回过家。
“知道家里在修房子,还是从新闻上看的呢。”王兰芹说,这些日子以来,政府和医院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医院让我们学习护理,学习使用呼吸机,我们只会简单地开关,不会调试。医院院长和黄岩卫生局局长就商量着让我们村(干坑村)卫生院院长来学习呼吸机的调试,到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还有村主任、村支书,乡长、乡支书都很照顾我们,特地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常驻我们家,以便及时提供帮助。还有其他医院的一些医生们,都大老远跑来,帮助治疗。还有一些医疗机构送给我们治疗器材,还有家里的亲戚们……”王兰芹细数了好长一段,她说她想感谢的人太多了,家里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
王兰芹说,帮助过她的人,她没有办法一一说得出来,但她都有让兄弟帮她记下来,即使没有办法在物质上给予回报,以后,有机会了,她也要一一打电话过去答谢。
采访的过程中,付敏足话不多,但喜悦之情可以从他脸上的笑容看出来。
采访的尾声,他跟我说:“这几个星期,生活发生太大变化了,有些不敢相信。现在,心里的石头总算稍稍放下了。这几年都没有过个好年,今年可以了。”
明天,付学朋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老付家的日子会一天好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