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洪洁
“春眠不觉好,垃圾短信扰。欲把手机关,又怕熟人找。个人电话号,不知谁卖掉。立法阻黑手,睡个安稳觉。”这首打油诗让人啼笑皆非,也让人深有体会。近日,记者接到市民小蔡的电话,称自己最近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事业单位和农村信用社招聘的几场考试,随后都收到类似的信息,有来自公考培训机构的广告,更有一些是提供考试答案,承诺保过之类的诈骗信息。大家的个人信息,仿佛一夜之间被公之于众,各种相关广告扑面而来,令人避之不及。
“刚开始以为只是巧合,可能是对方利用随机产生的号码发送短信。后来,接连几次在考试之前,我都收到相关的广告,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信息被‘卖’了。”小蔡告诉记者,身边参加考试的朋友都遇到过相同情况。虽然只要自己保持警惕,对这类信息置之不理即可,但还是感觉不是滋味,担心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
小蔡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记者在百度上输入“白领名录”、“家长名录”等关键词,都可以看到很多相关信息,包含就职单位、联系方式、姓名等详细资料,涉及各行各业。各种公开兜售个人信息的广告也不少,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和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信息被泄的阴影,已覆盖到社会各类人群。
小蔡的经历也绝非个案,他表示身边的朋友几乎个个“中过枪”。除了考试部门,电信机构、网站、银行、医院……你若历数可能被泄露信息的“端口”,能列出一长串名单。
泄密的渠道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我们可以不注册论坛、购物网站,但我们不能不办银行卡、不办手机业务、不买房买车,加之“填写精确信息,能获得更好的服务”等的“糖衣炮弹”,填写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个人详细信息,几乎是必选项目。
各地事业单位考试临近,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对此类信息谨慎对待,保持警惕,避免上了不法分子的“鱼钩”。
记者手记:
信息泄露问题不断,常常被各种陌生人“问候”,诈骗时有发生,信息安全由谁来保护、怎样保护?公众对信息遭泄无力“自救”,这就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查处泄密源头,斩断个人信息泄露背后的利益链条,严厉打击贩卖个人信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