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岩,我为黄岩打Call!
为什么黄岩叫黄岩?是因为有一块黄岩石吗?
不对吧,我猜是因为黄岩蜜橘~
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我们跟着小凯凯来看看吧!
黄岩山黄岩县
武则天登上皇位,定年号“天授”,天授元年(690),永宁县更名为黄岩县。志书记,黄岩县名的出典来自西部的黄岩山。
《临海记》载,黄岩山“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号王公客堂,南有石步廊。又云山顶有黄石,故名。”
明《万历黄岩县志》记:“黄岩溪在县西一百里,源出黄岩山,派为诸川凡五十余。”据此说,宁溪圣堂以西诸山均属黄岩山的脉系。黄岩山山势雄伟,范围很广,萌菜垟与坑口村等等地域均属黄岩山的范畴。弈棋岩及坑口村等等地域均属黄岩山的范畴。弈棋岩及坑口村诸多景观均是黄岩山的靓丽景点。“万壑树参天,千峰响杜鹃。”
黄岩山地大势雄,巍峨壮丽,才配得上是黄岩县名之气度。当然还有重要的因素,周琦先生《台州县名溯源考》记:“黄岩命名并非是黄岩山上简单的巨黄石,而是王方平神仙信仰。”
汉时,王方平在黄岩山修道成仙誉满四方,他羽化后,主地上五岳生死之事。“沧海桑田”成语的出典源自王方平与麻姑一起在括苍山蔡经家作客纪事。王方平的事迹编入到家《云笈七签》及《神仙传》等典籍。
黄岩山被道家仙气罩上一层层美丽又神秘的灵光,成了大吉祥的象征。各地慕名来访黄岩山的人很多。五代末,福建的卢肆走访黄岩山,途径乌岩,见山青水秀,是一处生息的好地方,于是留了下来,他的子孙繁衍,乌岩曾成为黄岩西部的重镇。
综合各种史书所记,永宁县建县仅16年改名黄岩县,改名的缘由可能与各地重名有关。中国地域辽阔,古代交通不便,民众喜宁盼宁,以“永宁”为名的州、县较多,为了避免通讯的混淆须更名。据传河南洛阳西南不远有熊耳县,境内的熊耳山多盗匪,洛阳是武则天精心营造的“神都”,怎容吓人的熊耳之类地名在眼皮底下,她下诏改熊耳县为永宁县。这一来,各地的永宁县当然都得让名。直到民国时期,河南永宁县又改名洛宁县,当然,这仅是永宁县改名的一说。武则天尊佛崇道,黄岩山成为祥瑞之地,这是黄岩山看石驿,石驿不能代表黄岩山,只能说是黄岩山的一处景观而已。
清末时期,有人称黄岩溪中一块局部杂有棕黄色的巨石为“黄岩石”,说是黄岩县名出典处,还罩上种种神秘的色彩,说石上的纹理能读出“黄岩”两字,是仙人指甲所刻。观者甚多,引发人们种种的误解。据宁溪王氏宗谱所记,这黄岩溪中的奇石是“宁溪八景”中的一景,称“黄石枕流”,与黄岩县的县名出典关系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