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油炸果……这些传统手工“炒货”曾是黄岩人置办年货时必不可少的小食。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小食早已从年货变成了人们平日里随时可以买到的小零嘴。
近日,记者来到永宁街,刚入小巷口,远远就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浓香,好熟悉的香气,细细嗅来,空气中能层次清晰地分辨出夹杂着糖香、芝麻香和桂花香……这熟悉的五杂香味就像一个关键词,能在大脑的“硬盘”里毫不费力地搜索出,一定是谁在那儿加工烤糖。顺着香气飘来的方向望去,果不其然,巷子的中段有家35年烤糖老店,店家忙得不亦乐乎。这间店内的传统手工“炒货”颇受市民的青睐。
岁月
几十年如一日守店做油炸果
现在虽是冬季,天寒风急,但烤糖老店的主人黄文进依然像往常一样,早上八时许便已经到店。拉开卷帘门,将货台稍作整理后,便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工作。
“店里油炸果卖得非常好,所以每天必做。”黄文进一边揉着面,一边介绍着。不一会儿,面团便在黄文进的来回倒腾中揉好了,他再将面团切成条块状放着备用。
擀面杖在面团上来回滚动,力道十足,各种工具轮番上阵,刀工利落齐整,擀开的面皮被切成细条年糕状,一条条堆在桌上,雪白可爱。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接近正午,店内烟火升起,油锅开始“呲呲”冒泡,黄文进麻利地将之前准备好的粉条倒进锅里,粉条在油中翻腾,渐渐从雪白变得金黄。
黄文进说:“油炸果的软硬程度会影响食用的口感,时间炸少了不够脆,时间过了就会有焦味。”这期间,他会时不时地从油里捞出一颗用手去捏,心中计算着出锅的时间,此时的油炸果热度极高,他却面不改色,因为这样的“试探”他早已重复过千百次。
历经四个多小时,一锅金黄酥脆的半成品油炸果终于出炉了,再裹上一层芝麻、糖粉就可食用了。这一套流程对于黄文进来说再熟悉不过了,“40年来,我几乎每一天都要重复一遍。”他说。
成品的油炸果看上去色泽金黄,外面裹了一层薄糖衣和零星的黑芝麻,内部呈蜂窝状,入口酥脆,好吃不腻,深得大家的喜爱。
传承
小店里成长起来的40年老味道
“我的手艺是家传的。”黄文进言语间透着骄傲,他制作手工“炒货”的技艺就是跟着他父亲学的。
黄文进的父亲黄大喜是一位传统手工制作烤糖的师傅,四十多年前,就在黄岩西城大桥头一带自产自销,做着烤糖批发的生意。“当时手艺人非常吃香,会一门手艺就能吃穿不愁。”黄文进回忆道,于是,从1978年开始,他便和二弟俩一边跟着父亲学习“炒货”的制作技艺,一边帮忙打理铺子。
烤糖在众多小吃里的“身价”不低,在那些物产并不丰富的年代里,普通人家大多只能在逢年过节才买一次。“我家的东西一直以来都比别家的贵一些。”黄文进毫不谦虚地说。但是靠着好味道,他家的烤糖铺子生意一直十分红火。父子三人每天早早出门,芝麻糖、炒米糖、花生糖、油炸果……一锅一锅地做,客人们闻着香气而来,带着满嘴的甜蜜而走,一天下来,黄文进常常忙得脚不沾地。
随着年岁渐长,黄文进的烤糖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1983年,他在永宁街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烤糖小店。黄文进的烤糖老店没有店名,经过35年的经营,依靠着精湛的技艺、绝佳的味道与口碑,门口的顾客却络绎不绝,“我没有什么大文化,不知道应该取什么名字,反正老顾客们都熟悉了,想吃就直接上门来,对我来说店名一点也不重要。”说完他腼腆地笑了。
“我有个老顾客,他的女儿也是吃着我家的烤糖长大的,现在在国外工作了,每次想吃我家的生姜糖,都会让她爸爸来我这里买一箱给她快递过去。喏,他今天又来买了一箱。”黄文进笑着给最后一袋生姜糖封好袋口装进箱子。
回味
烤糖小店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忙碌的时光仿佛过得特别快,黄文进刚做完油炸果,又到了做芝麻糖的时间,这一天下来忙碌而充实。
曾经跟在父亲身后学习手艺的小伙子,如今已是技术娴熟的老师傅,黄文进偶尔也会感叹时光的力量。
“老板,我用支付宝付过了,你看下。”“诶,好嘞。”
黄文进送走一波客人后,又继续回店内翻炒着锅里的芝麻糖。“在我小时候,买粮买面都用粮票,哪像现在买什么都用手机扫一扫就好了,多方便啊。”如今,选择手机支付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黄文进也在店内弄上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记得小时候,就算我爸是做烤糖的,平日里我们几个孩子也是很少能吃到,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父母才会让我们敞开肚皮吃个饱。现在的孩子幸福咯,想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都能得到满足。”黄文进感叹道,手上切芝麻糖的动作依旧不停,“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了,以前大家只会在逢年过节时才几斤几斤地买这些芝麻糖,现在不一样了,35元一罐、50元一斤的芝麻糖,大伙儿都消费得起,随时能买去吃。”黄文进笑着说。
时间的轮轴不断地向前滚动,三十五年来,黄文进一直在永宁街的烤糖小店里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他的老店也随着时代在改变,几次本版图片由上垟乡提供三番地装修
翻新,为的是让店面更加干净整洁。店内“炒货”的包装,也从塑料袋到纸盒,再到塑料罐子,但始终不变的是黄文进一直以来对纯手工制作的坚持,留存着老黄岩人的一份美好记忆。
黄文进也在自己的小铺里见证了永宁街的化丽蝶变,从当年的泥泞小路,到现在路面平整、白墙黛瓦的美丽小巷;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整齐划一的文明小巷。这条小巷也变得越来越好,这些变迁可以浓缩一个时代的变化。
日头慢慢西斜,忙碌了一天的黄文进终于闲了下来,他坐在门口的躺椅上,偶尔玩着手里的智能手机,偶尔抬头看看往来的行人,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