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文化黄岩  >  人文
松岩山考古记
2024年04月12日 16:39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还记得大年初二,天气晴好,暖风和煦。一大早,我们就从松岩村西山下开始登山了。

  这条路相对平坦,拾级而上,道旁多奇石,听向导一路指点,此乌龟石,此美女照镜,此蚂蟥石……来到一石壁前,见到摩崖石刻一处,崖壁镌“乐性仙化处”款署“道女王圆娥旌”。王圆娥,清咸丰末年龙门全真“圆”字辈年轻坤道,居莲尖坪天峰阁苦修。同治二年(1863)一个凄风苦雨的深夜,匪徒将道宫洗劫一空。王圆娥在道观一老妇人掩护下,藏进东南侧悬崖上的竹丛中,不慎失足从30余米高处坠崖而亡,趺坐如生。后人在其殉节处勒石纪念。

  莲尖坪,其状似莲,山顶平坦如坪,故名。峰虽不高,却因四面悬崖而显险峻,唯南边正门下方立数丈高的云梯出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现竹梯改成两付不锈钢梯子,旁边还搭了不锈钢楼台,莲尖坪的险峻之象消失殆尽,意趣全失。在一钢架立柱背后我们找到清同治年间镌刻的摩崖“天峰胜景”“潮溪第一山”二处,刻划浅,字不明显。

  登上山门外狭窄的平台,抬头见门额“天峰阁”,两旁石刻楹联“莲尖昔为渔人书塾信乎,天峰今乃游者胜地是也。”入内,有拱桥横跨水池连接内院,桥旁一株白梅开得正盛,虬枝盘节,疏影横斜。桥侧面刻有“虹影”二大字,署“建于己巳(1989)年,城关西街蔡氏所建”等字样,整体造型稍带古意。墙角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方。

  天峰阁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重修。清末民初,黄岩县城横街人鲍子卿出资再重修。道观分前后两进。前为天峰阁,一主殿两厢房。殿堂为五间开面小青瓦平房,门额“玄天高朗”,石板墙面,木结构门窗。内奉玄天上帝、邱祖、吕祖等。后殿“灵霄宝殿”略显华丽,五间重檐式殿堂,红色门墙,顶盖琉璃瓦。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和五斗星君。观内转了一圈,见建筑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唯后殿东厢房尚存民国建筑,风格犹存。

  在厨房内发现一幅1984年的老照片,是时任黄岩县委书记张植辉、县长王德虎,上山慰问两位鲍氏百岁老人时的留影。鲍氏姐妹,黄岩城内横街人氏,原有姐妹四人,后老三难产亡故,其余三姐妹为此看破红尘发心出家。父亲疼爱女儿,为她们在莲尖坪找到修行之所,并出资修建道观,于是她们便成了道教全真派门下二十三代传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中两姐妹均超百岁,莲尖坪为此名声远播。

  道院东边有三姐妹合葬墓一座,但墓碑上生卒年不符。按各人享年与去世时间推算应该是:老大宗冰生于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卒于1990年,享年108岁;老二宗美生于光绪十年甲申(1884),卒于1989年,享年105岁;老幺生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卒于1977年,享年76岁。

  出山门,但见峰峦叠翠,风光无限。东边岱石山嵬然耸立。岱石山,俗称石大人,乃传说中黄岩人民的保护神。若从山下仰望,角度不同其形象各异,或老僧、或披麾将军、或背小孩的妇人。今在莲尖坪看去,却是巨石堆积,状如一头昂首前进的骆驼。

  沿着饭蒸坑边缘新开的栈道,我们继续向松岩山顶进发。才入春,树木未现生机,故无特别景致。一路辗转,唯山涧对面那株如塔般的饭蒸石一直陪伴。正午时分登上海拔360米处,大家略作休整,补充了能量继续攀援。此时山路已转向东边,脚下便是岱石岙里的厂区建筑群。

  前方古道更为陡峭,旁边又少攀援的树木,手里的登山杖也失却了作用,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攀上一座海拔500米的峰巅。透过树林,前方隐约见黄色院墙,那便是前寺了。坐在寺院的饭桌前,已是下午一点半钟。

  前寺,即法轮寺,又称松岩寺。据史书记载,后唐(923-936)勒禅师开山说法,猿鸟为伍。元至正年间元湛秋江兴建。清宣统元年,僧文达重修。民间传说民国时期为黄岩两所传戒院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轮寺已荒废,仅存大雄宝殿与方丈楼。2000年村民拆除大殿欲重建未果,遂请椒江枫山清修寺的了安法师上山。了安师父,黄岩本地人,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建金刚殿,筑放生池,修缮方丈楼,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坚持。现有僧人元通法师携徒弟常住。元通法师,湖北黄石人,黄岩多福寺出家,师从天正法师。2021年受当地居士之邀从玉环过来,维持香火已过两年,陆续将老方丈楼作了一些修缮。

  老方丈楼,现成了零时殿堂。堂内的佛像,观音、地藏、韦陀菩萨像等都是从老大殿搬过来的,看材质器形,当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

  金刚殿北端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俯冲,酷似一头猛虎下山,当地人俗称虎岩。在老虎嘴巴上方石壁上有一处摩崖,乃明代黄岩宁溪人王铃隆庆二年(1568)登临松岩山时所题,下半部字迹泐化已模糊,反复辨识得文:“大明隆庆二年重月,九难王铃,南石彭□,文素葛冲,石芝董□,□□陈敬,同登立□□。”王铃,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山东按察司佥事,著有《洗心园稿》。

  环视四周,院落里有许多古物散落,仅清代雕龙坐化大缸完整的就有三口;残碑断柱、石磉旧梁、破旧木鱼法器等俯拾皆是。元通师父搬出一块黑乎乎的石头,长宽厚分别是45*43*10cm,此乃北宋时期的万佛塔构石,镌刻四排五列迦趺而坐的小佛像,石质为宋代黑褐石,为万佛塔的构件之一。材质与造型都与温岭温峤镇千佛院出土的千佛塔砖相类似。由此可以推测,古时候松岩山上应有一座宋代佛塔,只可惜历代县志上都疏有记载。

  大殿里摆放一口锅,上镌“乾隆伍拾肆年(1789)四月日立置”“本寺老和尚上延下源助钱壹千”“重兴崧岩法轮寺明然和尚、徒监院全道同置”“绍兴易永昌、永义合铸造”等字样。以前文物资料显示是铁质,临海市文物保护所所长彭连生考证为铜质。

  金渭迪先生的《黄岩金石志》记载有清光绪年间的《传灯碑记》,我们却没找到石碑。根据碑文了解到当时章培公重修法轮寺的情况:“本院常住,向无斋粮。在寺各僧,月交食米,谒檀施诵梵呗,克勤且俭,粟絫粟,衰废斯举,坏必修,恶食菲衣,余为私积。弃世之后须捐田一二亩,以为将来四时斋供香火祭扫之需。”可见晚清时期法轮寺已衰落。

  侧面几间简陋库房里,堆有老大殿拆下来的梁柱石磉等建材。其中栋梁题记墨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桂月,住持比邱文达众人等重建。”正好佐证了史书上记载的史实。

  殿堂里存有一块“大雄宝殿”匾额,落款“陆军少将镇江要塞司令林显扬敬献”等字样。林显扬(1888—1949),字达荪,苦竹(临古后林)人,迁居邑城中巷,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与蒋公同学,民国二十六年(1937)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曾参加辛亥革命,当过炮兵营长、团长,浙保四团团长,镇江要塞司令,少将,民国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任黄岩县救济院副院长。

  据说老大殿有清代朱劼成的对联;又,澄江街道的连仲素老先生回忆大殿里有几对楹联,其中有“僧坐蒲团细剪山云缝旧衲,客来禅室闲敲石火煮新茶。”这些对联富有禅意且书卷味十足,可惜库房里没能找到老大殿的廊柱。

  离前寺千米外是后寺。后寺即常寂寺,位于北山之山岙里,今占地五六亩,翠竹掩映,环境幽静。现存大雄宝殿为本世纪初新建,三间殿堂座东朝西,整体有民国风,大都采用旧木材,花卉禽兽的浮雕栩栩如生,花窗格棂、画栋雕梁略有古韵。其他厢房都破旧不堪。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作生产队队部,后改作松岩山小学校舍。八十年代末高山居民下迁平原后,学校也相继废除。现住持心德师父住山已十几年,因山高少信众,偶尔有居士送些粮食蔬菜上来,生活比较清苦。

  后院道地上立有一座小塔叫净土塔。塔高三层约3.5米,石质,颜色呈深褐色,须弥座上是三级六面的塔身。各级设有瓦楞檐,顶部是六角攒尖式塔顶;中开椭圆或矩形佛龛,可惜佛像尽毁,听村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壸门中坐像还在。民国《黄岩县志》记录有元黄岩知事林兴祖所撰《常寂寺碑记》碑文,旧石碑早已遗失。碑文记载,常寂寺由后唐勒禅师始建。元延祐二年(1315),僧元湛重建。当时“构屋寝广,缁流聚集,与法轮寺相埒。”元湛禅师,字秋江,江西婺源县人氏,方山文宝法师的徒弟,喜欢这里的山水,在勒禅师的旧基上建房十余间,后筑围墙,修路、建亭造塔、镌刻石佛像,皆克勤克俭、亲力亲为。寺院重建延祐三年正月,落成四年十二月。并立规著誓,为主守者必本院所度僧,甲乙相沿,有坏必修,有废必举也。云云。

  经彭所长考察发现,此净土石塔属于宋代文物,只是外层重修被水泥粉涂过,当是民国时期修缮寺院时所为。

  据民国《黄岩县志》记载,常寂寺于民国十八年毁于火,僧平透募建未成而逝,后由谛闲法师募款重建。如此,彭所长的推敲便有了佐证。

  塔旁有一长方形水池,当是寺院防火蓄水池,长约5米,宽2米余,池壁用石板筑砌,上方架条石板为桥。一块清代墓表石碑倚靠在塔上,在彭所长的指导下,几人动手将石碑搬到屋檐下,古塔、石碑双双得以保护。

  我们在后山的院子角落发现一些和尚塔,塔身损坏,构件散落一地。另有一石碑,石碑断成两截,字体模糊,仔细辨认为所信和尚与澄现法师的墓表石碑铭:

  时维大清道光岁次壬辰孟冬吉旦。长老忠公,字所信,同侄澄现法师,建塔于木雾山之西。辞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清净光明心,透出诸模样。 ”二公于常寂大有益众,贻后功可思乎!二公俱系本邑林氏、王氏大族姓子嗣法干、能雍老和尚,示寂于道光辛卯之正。类薪尽是火灭,继鹫岭以重逢,曜当天之慧日,扇□地之宗风。法雨弥布道播弥峰,普光寂照永远流通。和尚徒:澄慧、澄普、澄如。现澄法师徒:同聚、善训、善予。崇福要道人拜题。

  道光壬辰年为公元1832年。此碑以前未见相关史书。读文中句,“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清净光明心,透出诸模样。”乃《妙法莲华经》中文句,可推断当时常寂寺为天台宗道场。

  那些僧塔都不完整,或是塔身,或是塔座,或是塔顶。经过众人反复仔细辨认,记录铭文: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岁在戊申桂月

  卓锡嵩风于翠微,冰心一片道群机,化缘已毕归常寂,皎月祥光天地辉。孟冬偶笔。重兴松岩法轮寺明海和尚之塔。

  光绪三十四是1908年,明海法师圆寂之时所立,可见当时前寺的和尚圆寂,都葬于后寺的祖师坟地。根据民国《黄岩县志》记载,谛闲法师重建常寂寺。谛闲法师(1858—1932),黄岩北门人,俗姓朱,号卓三。天台宗四十三代宗师。而残塔中“四十一世上要下□法师”,不知是不是上文墓碑中“崇福寺的要道人”,不过可以证明在晚清相当长的时间内,常寂寺传承的是天台宗法脉。

  另外,从几块残塔中识别出“圆寂比丘名中兴法师塔”“大清嘉庆庚申孟冬”“大清顺治岁次丁丑孟秋立”“圆寂比丘泯载大法师塔,道光十六年孟冬造立,四代”等字样。

  又发现二块“四至界石”,石上均刻“南至叶氏界,北至后寺僧界”等字。

  返回前寺,继而往天梯方向准备下山,在法轮寺前路右侧有一方摩崖,系清同治末光绪初,为题者编纂光绪《黄岩县志》时所为。

  同治庚午(1870)冬,邑人朱缦云、蔡品塘采访金石到此。

  朱缦云即朱旭初(1840—1922),原名朱辅舜,字缦云,城内司厅巷人。因其信用卓著,倾心公益事业,黄岩县政府将司厅巷命名为“缦云路”。

  在采访题石旁边另有摩崖,高100厘米,宽170厘米。横书“轻举”两大字,小字已模糊,仔细辩认为“康熙乙亥孟夏,蓬莱迟维培书”。康熙乙亥为公元1695年。“轻举”,意飞升。据《嘉定赤城志》载:“王仙姑,黄岩人,小字子松。家岱石村,行至石柜山,遇仙成道,咸通七年(866)飞升。今其乡有王仙姑村。”又云:“岩上有翦剪痕,或云王仙姑轻举之地。”

  迟维培,字伯申,自号“圆通”“蓬莱居士”。奉天广宁阊阳(今辽宁省北镇市闾阳驿)正白旗人。曾署钱塘县知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台州通判,据临海郡城《何氏宗谱》载,其间曾署台州知府。三十年(1691)以府判摄仙居县事。

  天梯头保留一摩崖雕像。佛龛正方,约1.5米见方,内佛像高1米左右,佛像脸部修补过。彭所长说,可能是明代的和尚祖师像。石像两旁对联:“外观尘境不生谓明心,内藏真体无形谓见性。”或许是智者大师晏坐像吧,我暗忖。

  接下去的石梯便是“古仙百步街”了,梯数百级,劲直如削,两旁皆峭壁,仅透出一线天,俗呼天梯。清代邑人陈璧有诗《松岩山》写出了此处的险要地势:

  万级缒萝上,双扉插嶂开。

  潭光摇树底,云影动岩隈。

  鹤带松声至,僧翻贝叶回。

  蔚葱深不见,孤磬夕阳催。

【作者】: 戎 怡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
我区2023年度公共租赁住房在保家庭年审工...
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宋韵水街一期地块出让
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
我区2023年度公共租赁住房在保家庭年审工...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新春第一会”剑指项目攻坚,有何深层考量?
纪念浙东浙南部队会师76周年 上郑:传承...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