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外媒看黄岩
“三化十二制”20年 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创新 ——黄岩“三化十二制”实施2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2024年06月03日 16:16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编者按:“三化十二制”是黄岩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探索并开创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2004年6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黄岩调研时,对“三化十二制”予以高度肯定,要求“进一步探讨、总结、完善、提高,进而推广”。

  20年来,历届黄岩区委牢记嘱托,不断丰富优化制度体系和吸收创新成果,让“三化十二制”历久弥新,永葆活力。

  在“三化十二制”实施2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对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乡基层治理层面的生动实践进行系统溯源、总结、解读。

  春华秋实二十载,橘乡大地绽芳华。

  在黄岩这片崇尚改革的土地上,“三化十二制”因时应势而生,历经制度的成型、成熟、完善、迭代……如今已成为黄岩基层组织运行的基本制度和村级治理的响亮品牌。

  一项制度行不行,群众说了算!

  醒目的村级事务公示,修旧如故的古村落,家门口的“老娘舅”调解工作室,24小时“心理护航热线”……在黄岩,“三化十二制”治理成效有目共睹。“党建引路子,理事有法子,监督有尺子,共富有方子”,这句顺口溜就是群众对“三化十二制”最直白的评价。

  “三化十二制”为何有这样强大生命力?

  盘点这项制度:“三化”是指党的领导全面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监督常态化。“十二制”是指与“三化”相配套的操作层面12项制度。“三化十二制”中,“三化”是纲,“十二制”是目,其中“党的领导全面化”是最核心内容。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放在首要位置,是“三化十二制”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灵魂所在。

  发展有了“主心骨”

  “三化十二制”本身就是一定时代背景下解决特定问题的产物。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村出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因职责不清引发的混乱——某些村委会主任公章“吊腰头”,村委会凌驾于党支部之上;某些村委会主任与村党支部书记形同陌路,结果村里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这种现象的存在,削弱了农村基层执政之基,导致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三化十二制”,直指“时弊”。

  2004年,紧紧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等焦点问题,黄岩出台《黄岩区村级管理工作规则(试行)》,提炼形成了“三化十二制”,在全区农村全面实施。

  “三化十二制”开宗明义确立了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建立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务联席会议等制度,厘清了村级各组织的职责,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最后一纳米”。

  20年来,“三化十二制”不断改良迭代,但党的领导始终处于核心位置。

  “三尺泥路是大道,脚踏石板两头翘,一场大雨浮泡泡”,南城街道山前村因为地势低,曾是有名的“水窟塘”。10多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0多万元增长到3500万元,八成村民圆了“别墅梦”,村庄也因此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未来乡村”。

  面对一批批“取经者”,山前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荣将治村“要诀”直接写在村“两委”办公楼的外墙上——“车到山前必有路,引路全靠党支部。”

  院桥镇繁荣村连续三任村书记,每任任期均超过20年。

  三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强村富民路上,始终是团结发展的“主心骨”。老村支书孙福根购买拖拉机,使繁荣村成为当时农业现代化典范。继任村支书郑普德,开创了蛋壳工艺品加工先河,为后来工艺品产业蓬勃发展奠定基础。现任村书记郑兴池,全程呵护“繁荣产业园”项目落地。目前浙东南智算中心在“繁荣产业园”投运,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洪流中,繁荣村又一次勇立潮头。

  运行有了“线路图”

  自古以来,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了独特自治属性,所谓“村务难管、村事难办、干部难当”,难就难在如何赢得村民的信任。

  2011年,黄岩区对村级组织运行中最易引发矛盾的财务管理、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三个问题,探索实施了“村账笔笔清、村事件件议、村务人人明”工作机制。

  一子落而满盘活。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是建好笼子,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黄岩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和出纳乡聘村用制度,在审批、公开、监督等重要节点,都有明确细致的操作规范,实行“一月一结账、一季一圆账、半年一封账”。

  新前街道西范村每年集体收入几千万元。该村建立了“集体办公夜”制度。每逢“办公夜”,该村13名“两委”班子成员,根据名字牌对号入座,围坐成一圈。对集体财务支出进行一一现场核对报账资料、现场签字,出纳现场付款。若有疑问当场提出、当场解答。

  为有效避免村务“一言堂”现象,黄岩区还明确规定,村级重大事务,必须按“五议两公开”决策。

  山前村创设了“民说、民议、民评、白搭会、议事会、询问会”的“三民三会”工作法。

  2022年,北洋镇小里桥村在村集体留地上新建厂房,为了这个事关村庄未来的重大项目,小里桥村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100多场,几乎每个细节都被摆在台面上,由干部群众商议,相关决议和实施结果向全村公开。事越议越明,心越来越齐,最终,项目竣工,第一次分红就为村民带来180多万元的收益。

  治理有了“升级版”

  20年来,黄岩先后探索了党员干部道德诚信引领工程、村干部任期履诺考评机制等,实施细则已从62条增加到79条。“三化十二制”从仅有“四梁八柱”到如今“枝繁叶茂”,框架、原则、机制都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以“三化十二制”为基础,黄岩不断健全德治自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并迭代升级“大网格·微治理”模式,将“三化十二制”与微网格管理深入融合,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2021年,黄岩从数字变革入手,全面提升基层整体智治水平。开发上线新时代“三化十二制”应用,其中的“兴村治社”“智治永宁”等子应用,方便村民监督村务工作、及时掌握村情动态,优化了网格治理方式。

  北城街道后庄村,依托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机制搭建了“善治后庄智慧平台”,实现“党员、代表手机上报事件—组长受理、流转事件—反馈处理结果”的闭环处置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能。

  2022年,黄岩启动实施“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进一步发挥“三化十二制”的制度优势,全面铺开“小橘灯共富工坊”建设,通过把项目送到村、把岗位送到户、把技能送到人,打造幸福感、安全感、未来感兼具的乡村创富基本单元。到2023年底,黄岩累计建成共富工坊225家,村集体创收650万元,实现了50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从2023年开始,黄岩区开始探索具有普适性、推广性的“三化十二制”城市版,将“三化”治理理念从乡村向城市延伸拓展,在组织架构、治理方式、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试验,破解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村改社区等城市基层治理难点。

  2024年4月在新前街道江城社区成立“强社公司”,社区与相关单位实行共驻共建共治;目前,《黄岩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试行)》发布在即,将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权责明晰、广泛参与、高效协同、精细服务、数字支撑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转载自台州日报)

【作者】: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包顺富作区委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
徐礼辉在督查高考护航工作时强调 精准细致...
金山陵匠心共富工坊被认定为“万企兴万村...
我区各地奏响“六一”欢乐乐章
金山陵匠心共富工坊被认定为“万企兴万村...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关于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三化十二制”20年 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