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每个重要的时点,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2004年6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黄岩调研时,对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予以高度肯定,要求“进一步探讨、总结、完善、提高,进而推广”;
2015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批示,“三化十二制”强化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2020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讲话中指出,“三化十二制”有效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探索未来乡村发展新路径,可供学习与借鉴……
串联起来,黄岩这座城市的深邃眼光和发展思路就变得清晰起来。20年来,历届黄岩区委牢记嘱托,不断深化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构建起“党建引路子,理事有法子,监督有尺子,共富有方子”的社会治理新形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之路。
固不变之本 把稳政治建设“方向盘”
每到中午11时,北城街道后庄村老年服务中心食堂内饭菜香气四溢,新鲜出炉的菜品被一一端上保温台,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老人们打好饭菜,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一荤两素供应三餐,还有热汤,来了就能吃,碗都不用洗,太好了!”后庄村村民何佩香乐呵呵地说。
一日三餐,看似生活小事,实则民生大事。面向高龄、空巢、独居的老年群体,后庄村老年服务中心提供免费三餐,同时还提供打包、配送服务,食堂日均就餐人次达150人左右。
这几日,后庄村“两委”班子了解到老人上楼不便,计划将食堂从二楼移到一楼。现场查看后,马上召开会议准备落实。
如此高效的执行力,得益于后庄村深化落实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探索创新了“125”村庄治理模式。所谓“125”,即将村庄划分为7个片网,每个片网由1名村“两委”干部驻片,再由1名片网党小组长、1名片网组长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妇女代表、青年代表、老年代表,共同组成“1+2+5”片网自治队伍。
“我们明确划分了每个管理者的职责,特别是那个片网自治这一块,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后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郏正江说。
同时,后庄村还开发了“善治后庄”智慧平台,实现了村级自治与智治的深度融合,让基层治理走向数字化、精准化。
“引领远航的‘灯塔’,正是‘三化十二制’。”郏正江一语中的。一个“有担当、敢作为”的战斗堡垒,带着曾经全是畚斗楼、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万元的“后进村”一路冲锋,发展成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的“幸福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等称号。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
作为首个粮食亩产上纲要和首批超“双纲”县,黄岩开全国创办民营商业银行之先河,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由县级党委政府颁发股份合作制“红头文件”,成为股份合作经济的首发区和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
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某些村委会主任公章“吊腰头”、村委会主任与村党支部书记形同陌路等不良情况。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针对“时弊”,黄岩区在全市率先就村级财务管理以及村“两委”的定位和职责等问题入手,相继推出村级“民主议事日”、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和村级重大事项联章联签制度,并于2004年5月出台实施《黄岩区村级管理工作规则(试行)》,提炼形成“三化十二制”。
纲举目张,“三化”是指党的领导全面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监督常态化,“十二制”是指与“三化”相配套的操作层面12项制度。其中,“党的领导全面化”是核心。
“只有不断提高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合理诉求解决好、智慧力量凝聚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娴洁表示。
筑善治之基 打造体系优化“升级版”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这意味着,要做好黄岩“治”与“安”的这篇文章,推进村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中之重。
在编制“三化十二制”之初,黄岩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就进行了深入思考:激活自治动能,鼓励基层创新,涵养多元互动的源头活水。
从2023年开始,黄岩将“三化”治理理念从乡村向城市延伸拓展,在组织架构、治理方式、监督机制等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试验,破解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村改社区等城市基层治理难点。
“当时中间这一整块全部都给它铲掉了,然后地面基础重新做,再地砖往回贴……”在东城街道嘉盛社区皇家蓝庭小区,由社区、业委会、物业、居民等组成的服务小队正在对新铺设的地砖进行验收。
3个月前,因地面沉降,皇家蓝庭小区3栋住宅架空层出现地砖破损,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嘉盛社区迅速召集社区“大党委”、星火家园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等八方主体参与讨论,最终商定由皇家蓝庭南都物业和业委会共同出资修复。
嘉盛社区是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区,社域内包含多个村组织飞地,村社之间地缘、政治交织,常住人口7815人,流动人口占30%,治理情况相对比较复杂。
“以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三化十二制’为引领,我们逐渐探索提炼出了适合嘉盛社区民情的一个‘1385’议事协商机制。”东城街道嘉盛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亦欣说。
今年,嘉盛社区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打造了社区“幸福中心”。在这里,嘉盛讲堂、嘉盛书房、健康小屋、VR运动减压室、童心善邻儿童服务站等各个功能区和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居民们不出小区,就可以享受“一站式”的体验和服务。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立足实际,黄岩各村社创新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村经验。每年村集体收入几千万元的新前街道西范村,建立“两委”班子“集体办公夜”制度;获评3A级景区村庄的沙埠镇横溪村,坚持“五议两公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等制度;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的北洋镇小里桥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三村”制度,实行村务全程监督……
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一个个“小和谐”“小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的“大平安”“大稳定”。2023年,黄岩入选2023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数百强样本县,今年又获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批“安全发展铜鼎”,均为台州唯一。截至去年,已实现平安黄岩“十七连创”。
促发展之进 探索城乡共富“新赛道”
新时代,在实践中守正创新的“三化十二制”也在求解新的课题。
小桥流水,郁郁青苍。走进宁溪镇,作为“小橘灯”共富工坊的发源地,这里的偏远乡村已实现共富工坊全覆盖。“不仅能领工资,还可以照顾到老伴,上哪里找这样的好工作?”离家近、环境好,上桧村留守老人赖彩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富民一方,先要“赋民以方”。从2021年开始,宁溪镇就在党建联建的纽带作用下,在全区范围内寻找高适配性企业,以入股分红、产销合作等模式,将部分生产线搬入偏远村庄,从而实现村民、村集体经济、企业三方共赢。
不止于此,在宁溪镇共富工坊服务中心,还有一个对各工坊的运行情况、收入状态、政策补助等信息全面跟踪的“工坊大脑”。同时,100多名工坊“红管家”互通互联,为全镇工坊提供“跟进式”“保姆式”服务,解决工坊订单不稳定、信息不畅通、个别工坊休眠等日常运作问题。
村头小车间,就业大矿藏。“试水”成功后,黄岩于2022年启动实施“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进一步发挥“三化十二制”的制度优势,全面铺开“小橘灯共富工坊”建设。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建成共富工坊274家,村集体创收836万元,实现了58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黄岩再次迈出探索的步伐,推出城市版“共富工坊”。走进北城街道桔源社区的“共富驿站”,几位居民正围坐着拼装医药瓶盖,动作很是娴熟。“退休在家,做点手工打发时间,带回家做也很方便。”居民郎明红说。
“共富驿站”的运营模式好比是“菜鸟驿站”派件,企业将待加工产品定期直发至“共富驿站”,居民可以自主前往站点领取材料、递交成品,再由企业集中安排回收。眼下,这种模式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广中。
“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很满足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村发展更有底气。”“不仅解决了用工荒问题,还能助力西部山区发展,一举两得。”……在黄岩,“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被一次次具象化。
一拳打得百拳开。砥砺20年,“三化十二制”深深镌刻在橘乡大地的发展脉络中,持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2023年,黄岩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7.70亿元,同比增长5.3%,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林宁是“三化十二制”的起草者之一,看着区档案馆展示室墙上“三化十二制”诞生、演进和创新的每个版本,他感触颇深。“‘三化十二制’能够20年历久弥新,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两点,第一,这个制度体系的迭代始终坚持了党的领导这条主线;第二,制度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20年,既是一场跨越,更是一个起点。“三化十二制”中蕴含的智慧与谋略,过去能让这片热土拨云见日,未来也定能让我们看见更为灿烂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