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黄岩社会
文化礼堂的“幸福密码”
2025年02月17日 16:49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富含“米面”元素的文化礼堂,充满乡土味、文化味的村晚,结合群众需求推出特色宣教项目和培训课程……在我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激发出了村民心中的文化自信,也让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礼堂有形,搭载文化丰润民心。近年来,我区以农村文化礼堂项目为抓手,从组织架构建立、文化特色挖掘等方面,为文化礼堂赋能,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空间。截至目前,我区实现297个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其中,已建成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31家,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36家。

  “家门口”建起文化礼堂

  浆桶、捣臼、蒸笼、面箩……进入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的文化礼堂,入目是满满的“米面”元素,二楼还有一个个灵动的模型,将浸泡、淹没等一系列制面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

  下浦郑村是远近闻名的米面生产村,其米面制作有着120年历史,年产量达到550万公斤,生产的米线因口感爽滑、米香浓郁,销售量占台州市米面市场份额60%以上,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及村民的经济增收,为村庄铺就了一条别样的致富之路。

  正因如此,文化礼堂设计之初,浙师大行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浙师大视觉文化中心主任夏盛品便依托当地特色,以米面为主题,将礼堂选址定在米面加工基地内,将周围和底楼的现代化的米面加工场地,作为礼堂的特色文化展示和体验空间,以略带怀旧的工业风为主基调,和基地的周边风格呼应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跨越百年的独特文化底蕴与乡愁记忆。

  而在宁溪镇白鹭湾村,除了家家户户墙面上一幅幅精美的版画,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意境。村里的文化礼堂在改造中也切实融入了“版画”的主题,并将版画博物馆和版画体验馆等,一起“搬”入了文化礼堂。

  博物馆内一幅幅版画的精彩呈现,也向大家展现了版画技法的特点和运用,同时在体验馆内也让更多人能亲身体验版画制作,感受创作者对生活与艺术的感悟,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黄岩积极引入高校智力资源,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师大等高校开展长期合作,联合同济大学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建成“浙师大·黄岩农村文化礼堂研究指导中心”,为文化礼堂内涵挖掘、规划设计、特色培育注入“智力”资源,激活基层优质公共文化供给的“一江春水”,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与村民美好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园。

  经过多年建设,如今,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已遍布乡村,从点到面、串珠成链,成为了村民共享的“文化乐园”,唤醒了沉潜于乡土民间的文化自觉,迸发出追求精神富有的强劲内生动力。

  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

  每天傍晚,院桥镇繁荣村,人们身穿运动装,头戴鸭舌帽,迈着矫健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列,开始了健步走。

  前段时间繁荣村健步队还参加了该村文化礼堂组织的多村健步比赛,并获得佳绩,从健步队组建起到如今,不少村里的妇女都参与了进来,几乎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地组织排练,每位成员都能够活跃在日常活动和舞台上。

  “有了文化礼堂,我们也能够走出家门勇敢展现自己,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两全其美。”跟随着队友们的步伐,繁荣村村民李夏玲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们在文化礼堂里以运动会友,组建了篮球队、舞蹈队等,还策划了许多节目,过几天在坎头张村还有两场表演呢!”繁荣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孙秀菊笑着说,通过举办活动、志愿服务、共同运动等,让大家一起来解锁繁荣村的“幸福密码”。

  如今,文化礼堂可谓成了村里的兴趣班,一旦有了上台表演的机会,大家总是会抢着上,组织比赛时更是不用说。像村内的表演队,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不断自我打磨,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文艺演出,甚至活跃在全区的各个礼堂当中,为村民们带来文化大餐。

  “走走走,去晚了等下抢不到了!”“对,手写的春联贴在门上才更有味道!”年前,北城街道后庄村为贺新春举办了写春联、送腊八粥等活动,为村民送上一份充满文化气息的新年祝福。

  活动现场,翰墨飘香。受邀而来的书法爱好者,站在桌前润笔蘸墨、恣意挥洒,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村民们描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其中最为“畅销”的莫过于艺术体的“福”字,每一笔的勾勒都叫孩子们屏息凝神,直至最后一笔落下,孩子们才争相喊道,“我也想要这个胖乎乎的福字。”

  近年来,我区从群众需求入手,注重基层文化创作、提升活动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各村村民积极参与,自发参与不定期开展的小品、舞蹈、非遗等文化活动策划和展演,将温暖的志愿服务、丰富的文娱生活,送到千家万户。

  从“建起来”到“用起来”,我区还创新文化礼堂运维模式,在“个性”上做文章。礼堂内不仅有越音清丽婉转,还有道情朴实流畅,宣讲团朝气蓬勃……一个个特色活动,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解决了村民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真正把文化礼堂从“静默的建筑”变为“热闹的舞台”。

  礼堂化身“共富空间”

  每日早上,后庄村文化礼堂附近的工坊内便忙碌了起来,村民们坐在桌前认真工作,一个个精致的手工艺制品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

  “在这里足不出村就能够找到工作,还方便照顾家里。”后庄村村民李女士笑着说自己十分满意这个既方便又能补贴家用的工作。

  据了解,为解决闲散劳动力及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我区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辅农,依托企业、合作社、电商等市场主体,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在农村文化礼堂内设立“小橘灯”礼堂工坊,吸纳乡村群众就地就业,实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挣”。

  文化礼堂“用起来”“活起来”了。通过进一步的发展礼堂及运用其物理空间价值,进而产生“礼堂效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使礼堂成为产业强村、产业富民的“助推器”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我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着力打造文化礼堂“共富空间”,不断探索发展宣讲领富、文艺润富、志愿帮富、数字引富、产业助富、人才促富的“六富协同”示范路径。

  美丽业态蓬勃发展,村庄活力持续迸发。“各位朋友,快来尝尝左拎右送馒头,这些馒头用着代代相传的土方法做成,吃起来格外清香松软,回味甘甜……”近日,北洋镇称歇村文化礼堂的直播基地开展了一场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工作人员在直播镜头前卖力地推销着当地农副产品。

  在这里的文化礼堂,村民不仅可以“乐起来”还能“富起来”。直播基地内,冬笋、馒头、长潭番薯庆糕等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地道的农家产品富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了不少的网友下单购买。

  我区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各类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及各类特色农副产品,为拓宽销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区依托文化礼堂空间资源和传播渠道,开设“橘香直播”平台,同时培育19个乡镇街道出色的文化礼堂管理员变身主播,探索“文化礼堂+直播”模式,开展理论宣讲、民俗分享、道德润化、产业助富等直播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逐步探索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薪资结构的社会化路径实现“以堂养堂”。

  下阶段,我区还将继续发掘文化礼堂附加价值,探索“礼堂+”模式,深耕六条共富路径,整合文化特派员人才队伍,持续推进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融合文明、文创等,迭代升级户外拓展、非遗文化,深耕展品展销和产业助富,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作者】: 记者 张 敏 通讯员 王 晓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包顺富赴企业指导贯彻落实 省、市、区“新...
主动加压奋进 攻坚“三大牵引性抓手” —...
新兴业态拓新路 乡村建设用新招
招工市场“春意盎然” 求职求才“供需两旺”
文化礼堂的“幸福密码”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落笔在“实”,重点在“干”!
主动加压奋进 攻坚“三大牵引性抓手” —...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