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景
戴复古在长期漫游中,把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倾注于笔端,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风景诗,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对岳阳楼,自范仲淹一篇名记之后,几无后人可继,戴复古登斯楼而作《柳梢青》一词:“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在祖国山河破碎的现实面前,从坎坷遭遇的实际出发,面对名楼胜景,豪放之中自有深沉,末句于忧国忧民的感慨之外,尤富有哲理:青山永不改,人事尽沧桑。山河壮丽而忧愤倍深,以“有我之境”把岳阳楼、洞庭湖、君山的绮丽风光描绘得有声有色,从而更突出1“变尽人间”的无限深切的悲凉惋叹。在诗人眼中,一切景物均与国事民生切切相关,以情驭景,景倍生情,情景融和,决非为写景而写景的孤立平面的死景可比,这正是戴复古写景诗的独特之处。
此外还有《江阴浮远堂》一诗:“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也是把爱国之情融和于眼前之景中的。无山本可平畴远眺,视野更为宏大,却不意跌出如此深远的国家命运的题旨,风景诗而不离时事,其“伤时忧国,耿耿寸心,甚矣其似少陵也!”(姚镛《石屏集》跋)
即使是“纯写景”的诗,也达到“天然不费斧凿痕”的境界。如选入《千家诗》的《初夏游张园》:“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眼前乳鸭、熟梅、枇杷等初生的和成熟的均为一片金黄,在半晴半阴的背景下,更幻出盎然生意,显得丰收的喜悦。末句更广为传颂,简直使枇杷身价百倍。
戴复古的写景诗诗中有画,一首诗就如一幅小窗横幅,如《江村晚眺》:“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多么明媚的江村晚景,寥寥二十八字,把江头、落日、平沙、退潮、渔舟、白鸟、芦花各种色彩的各种事物,组合成一个静中有动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人”成其中点睛之笔,形象鲜明。把一切静物(包括并立的白鸟)都变为生趣盎然的、和谐的、静谧的、富有动态的自然世界,给读者以舅的享受。
论 诗
戴复古的第三次出游,大约在理宗绍定二年(1229)春离家,曾两度入福建,这是因为好友王野(子文)时为邵武军(相当于州府)太守,邀请他去任军学教授。戴复古在福建邵武时,与年青的诗歌理论家严羽(《沧浪诗话》作者)十分投契。严羽与戴复古一样,都是反对风靡一时的江西诗派的。端平元年冬,王子文邀请戴复古、严羽同登邵武城东富屯溪畔的望江楼,饮酒论诗,成为诗坛佳话,后人为纪念此风雅之事,把望江楼改为诗话楼,并将王、戴、严三人的塑像供于楼上,供人凭吊,至今仍是福建的一个古迹。
著名的《论诗十绝》就是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产生的。以诗论诗,从观点到方法,"意境到技巧,切中时弊而有独到见解,形成有系列的一组,其规模在中国文学史上确为仅见。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中云:“宋人论诗都见诗话,唯以诗论诗,止此十绝.石屏一生得力,略属此《十绝》,即有宋一代诗学,亦略包此《十绝》中。其语直接痛快,度尽初学金针。”可见《论诗十绝》的价值了。
【作者】: 池太宁 【编辑】:吴荧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