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该不该“拼娃”?

正方:现实情况下不得不去拼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家长们无止境地追求着更好的教育,在外人看来,可能觉得他们过于刻意了,应该更加理性一点儿,就算上一个不那么好的学校,也一样可以上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但家长们不会这么认为,他们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观念,不能一开始就输了,考不上好的小学,就考不上好的中学,考不上好的大学,甚至可能就考不上大学。在他们看来,拼命地择校才是理性的态度,别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社会评价体系单一,这是“拼娃”之所以存在的两个基本问题,这两个问题不改变,家长们可能就不得不“拼娃”。

[详细]

反方:把更好的价值观用在孩子教育中

要说给家长某种建议,让他们去“拼娃”,还是不要去“拼娃”,可能意义都不大,因为这是一个整体生态的问题。好在我们的生态在变好,“拼娃”的现象会慢慢减少。可以讨论的则是,如何更快地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自身还相对缺乏对教育本身的认识,缺乏比较好的教育价值观。所以,应该鼓励家长,主动寻求和建立更好的价值观,并且把这种价值观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详细]

应试教育的内核不变,劝别人不要拼娃,是误人子弟

关于该不该拼娃的争论不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理念,但中国应试教育的内核没有变,在没有其他出路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就劝别人不要拼娃,这是误人子弟。

在这一点上,日本有前车之鉴。日本和中国一样,同样非常重视学历。每年只有1%的幸运儿能考入国立小学或者私立小学,剩下99%的孩子都在公立小学接受教育。“私立幼儿园→公立小学→私立/国立初中→私立/国立高中→名牌大学”,这是普通日本家长“望子成龙”比较常见的路径选择。

[详细]

拼娃并非适合所有家庭,如果孩子无法接受,那就给他快乐童年

在传统基因和社会现实的共同作用下,拼娃愈演愈烈,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家庭都适合拼娃,都必须拼娃,毕竟过早地进入系统学习是违背孩子天性的。

如果孩子配合,家里又有条件,拼娃确实是“赢在起跑线上”;如果孩子无法承受学习压力,或是家庭条件有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详细]

拼娃就是一场惨烈的“军备竞赛”

2016年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了。”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中国父母更怕输的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段话真的扎心了。然而现实远比电视剧里惨烈,电视剧里拼的是中考,现实中,“拼娃大战”从幼升小就开始了。

[详细]

扩展阅读

更多话中音

  • "

    孩子就让她健康快乐的成长,做到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

  • "

    国内的教育什么概念大家都心知肚明,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把大把的金钱用在孩子的健康饮食和科学锻炼上(父母的陪伴很重要),为孩子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中的基础,这比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更能让孩子优秀!

    "

  • "

    如果不拼娃,孩子考不上好的中学,然后考不上好的高中,最后考不上好的大学。如果考不上私立,而公立学校教育资源极其不均衡,孩子怎么办?寒门学子除了上学,还有其他选择吗?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

更多往期回顾

精品栏目推荐